资料下载
Data download校准移液器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步骤。以下是手把手教你校准移液器的详细步骤:
工具和材料
精密天平(精度至少为0.01 mg)
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量筒(用于测量蒸馏水)
校准砝码(用于校准天平)
移液器吸头(与移液器匹配的高质量吸头)
移液器校准记录表
温度计(测量水温)
湿度计(测量环境湿度)
手套和防护装备(确保操作无污染)
环境要求
环境温度:20°C ± 2°C
环境湿度:50% ± 10%
避免气流、震动和电磁干扰
校准前的准备
确保移液器清洁且干燥。
检查移液器是否需要维护或更换密封圈。
在开始校准前至少30分钟,将所有工具和材料放置在实验室环境中,使其达到环境平衡。
天平校准
打开天平,进行预热(根据天平说明书的要求)。
使用校准砝码进行天平校准,确保天平读数准确。
确认天平校准完毕后,将天平调零。
准备蒸馏水
测量并记录水温(理想温度为20°C)。
根据温度,查找水的密度(参考密度表)。
吸取和称量
将吸头浸入水中2-3毫米。
缓慢平稳地吸取水样。
等待1-2秒,确保吸头内液体稳定。
将吸头移到天平上方。
缓慢释放移液器按钮,将水样排到天平的称量盘上。
设置移液器至校准所需的体积(如10µL、100µL、1000µL)。
选择适配的吸头,安装到移液器上。
使用正确的移液技术吸取水样:
记录天平读数(质量)。
重复操作
对每个体积进行至少10次重复操作,记录每次称量的质量。
计算体积
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每次称量的体积:其中, 是体积(µL), 是质量(mg), 是水的密度(mg/µL,取决于水温)。
计算误差
计算每次测量的平均体积()。
计算标准偏差(SD):其中, 是每次测量的体积, 是测量次数。
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
计算系统误差(系统误差 = 平均体积 - 设定体积)。
精度和准确度
比较计算出的平均体积和设定体积的差异(系统误差)。
检查相对标准偏差(RSD),确保在移液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
调整移液器
如果误差超出允许范围,根据移液器说明书进行调整(通常通过移液器上的调节螺钉)。
调整后重新进行校准,直至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记录和报告
填写移液器校准记录表,包括每次测量的体积、平均体积、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保存校准记录,以备将来审查。
定期校准
根据使用频率和实验要求,定期校准移液器(通常每3-6个月一次)。
日常维护
每次使用后清洁移液器,特别是在处理高风险样本后。
避免粗暴操作,正确存放移液器。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确保移液器的精度和准确性,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如果在校准过程中遇到复杂或无法解决的问题,建议联系厂家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