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下载
Data downloadThermo Scientific 3111型CO₂培养箱是一款用于细胞培养、微生物培养和相关生物实验的恒温恒湿设备。该设备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和CO₂浓度的实验环境。3111型为实验室常用的台式或立式中型培养箱之一,在多种研究场合中投入使用,包括生命科学、医学、生物工程、药物研发等领域。
随着科研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部分Thermo 3111型号设备流入二手市场。经过维护与检测的二手设备依然能够满足基础实验需求,适合预算有限但有培养箱需求的科研团队或教学机构。
以下为Thermo Scientific 3111 CO₂培养箱的典型参数(部分数据可能因具体生产年份或改型而有所差异):
有效容积:约184升
温度控制范围:环境温度 +5℃至50℃
温度波动度:±0.2℃
温度均匀性:±0.3℃
CO₂控制范围:0%–20%
CO₂控制方式:热导传感器(TC)或部分版本为红外传感器(IR)
相对湿度:最高约95%(通过水盘维持)
加热方式:气套式或直接加热(视具体型号)
内胆材质:抛光不锈钢
灭菌功能:部分型号具备高温灭菌功能(需查阅具体产品序列)
Thermo 3111 CO₂培养箱设计采用内胆光滑结构,具有较强的防污染能力。内部搁板可拆卸、可调节高度,便于根据培养容器种类进行空间配置。内壁圆角设计减少了死角和清洁难点,提高卫生维护效率。
外壳多采用防腐喷涂钢板,箱门装有玻璃内门,用户可观察箱内样品情况而不打开培养箱,从而减少温度和气体浓度的波动。
部分版本配有微电脑控制系统和数字显示屏,用于设定与监测温度、CO₂浓度等关键参数,具备过温保护、报警提示等功能。
温控稳定性
3111型配备的加热系统能够在外界温度波动较大时维持稳定的内舱温度。通过多点监测控制算法调整加热输出,确保箱内不同区域温差在合理范围内。
CO₂控制机制
多数3111型号采用热导传感器控制CO₂浓度,维护成本低、响应速度适中。部分改进型则引入红外传感器,提高了检测精度,适用于对气体浓度要求较高的实验场景。
湿度维持机制
采用水盘自然蒸发方式维持高湿度环境,有助于减少细胞培养过程中蒸发引起的体积变化。用户需定期补水,清洗水盘,保持湿度稳定。
污染控制设计
内胆采用抛光不锈钢材质,抗腐蚀、易清洁;箱体设计较为紧凑,结合HEPA过滤器(部分型号选配)提升空气洁净度。
内部元件拆装方便,便于高压灭菌处理。
报警与安全功能
多数3111型号配有温度过高报警、CO₂浓度偏差报警、断电报警等基本安全功能。
部分版本还具备RS232数据接口,支持与外部数据记录系统对接。
在二手设备选购过程中,以下事项值得特别注意:
检查箱体是否存在明显磕碰、锈蚀、油污或改装痕迹。
查看密封条、门铰链、面板按键等部件是否磨损或功能受限。
通电观察温度与CO₂浓度设定是否灵敏,传感器是否工作正常。
检查升温速度与温度均匀性,通过温湿度记录仪辅助评估。
启动报警系统测试是否正常运作。
包括搁板、水盘、密封圈、传感器探头、电源线等。
对于带灭菌功能的版本,确认灭菌加热系统是否完好。
原始购买日期、使用年限、是否定期保养、是否更换过关键零件(如传感器、控制板)等。
建议向商家索要操作日志或第三方检测报告。
实验室细胞培养:可用于哺乳动物细胞系、干细胞、原代细胞等细胞的常规培养。
微生物研究:适合某些需CO₂条件的菌种或厌氧微生物实验。
药物初筛实验:用于初步的体外毒性评价、药代动力学实验。
高等院校教学实验:适合学生实训、科研项目训练。
老旧型号可能不支持USB或网络接口,数据输出能力有限。
热导式传感器精度低于红外式,可能不适用于气体控制极为严格的实验。
若灭菌功能缺失或失效,建议定期手动清洁并辅以紫外灯或消毒剂。
清洁周期:建议每周进行内胆清洁,培养任务密集时可提高频率。
水盘管理:使用纯化水,定期清洗,防止水垢与微生物滋生。
传感器校准:每3–6个月校准一次CO₂传感器,确保浓度控制准确。
环境适配:放置于远离阳光直射与通风口的位置,避免过度外部温差干扰。
记录管理:保留每次设定调整与报警记录,便于故障追踪和实验可溯性管理。
Thermo Scientific 3111型CO₂培养箱具备基础的恒温、恒湿、恒CO₂控制能力,适合多种生物实验需求。在二手市场中,该设备仍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通过规范使用、定期维护和合理评估采购来源,二手3111型培养箱可作为科研或教学环境中可靠的培养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