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时间的设定,是离心操作中极为关键的一步。设定合理的离心时间,能够确保样本充分分离、不过度沉淀、不被损伤。不同行业、不同样本、不同离心目的,对时间的要求也不同。
下面,我将从通用原则、样本类型参考、设备类型(如高速冷冻离心机)等角度,为你全面解析“离心时间设定”这一主题。
与离心力成反比关系
离心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离心力(RCF,g)越高,离心时间可以越短。反之,低速离心通常需要延长时间以达到分离效果。
避免过度离心
时间太长会导致某些样品损伤,比如细胞膜破裂、蛋白变性、样本重悬困难。
样本类型决定时间
血液、细胞、蛋白、病毒、核酸、微粒等,其沉降速率差异极大,所需时间也完全不同。
设备性能也影响设定
例如高速冷冻离心机在高转速、恒温环境下,通常能大幅缩短所需时间。
样本类型 | 推荐离心力 (RCF) | 推荐时间 | 温度建议 |
---|---|---|---|
全血分离血浆 | 1500–2000 ×g | 10–15 分钟 | 室温或4℃ |
血清分离 | 2000–3000 ×g | 10 分钟 | 室温或4℃ |
细胞收集(哺乳动物细胞) | 300–500 ×g | 5–10 分钟 | 4℃ 推荐 |
细胞核提取 | 600–1000 ×g | 10 分钟 | 4℃ |
蛋白沉淀(如TCA) | 12000–15000 ×g | 10–30 分钟 | 4℃ |
DNA/RNA沉淀(乙醇沉淀) | 12000 ×g | 15–30 分钟 | 4℃ |
微量PCR反应液短暂下沉 | 1000 ×g | 30–60 秒 | 室温 |
病毒颗粒浓缩 | 25000–30000 ×g | 2–4 小时 | 4℃(使用高速冷冻离心机) |
外泌体提取 | 100000 ×g(超速) | 60–120 分钟 | 4℃(超速冷冻离心机) |
注:这些值为推荐范围,具体还需参考试剂盒说明、实验目的、管材尺寸与设备性能。
高速冷冻离心机由于具备:
更高转速(可达20000–30000 rpm)
更强离心力(>20000 ×g)
稳定的温控系统(0℃~4℃常用)
多类型转头适配性
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更高精度分离,同时保持样本稳定,特别适合高通量、高敏感度实验。
项目 | 普通离心机 | 高速冷冻离心机 |
---|---|---|
血浆分离时间 | 15 分钟 | 8 分钟 |
DNA回收沉淀 | 30 分钟 | 15 分钟 |
病毒颗粒沉淀 | 4 小时 | 1.5 小时 |
使用高速冷冻离心机时,建议按照厂家推荐时间缩短20~50%,但温度建议仍保持在4℃以下。
确认样本属性:液体种类、密度、体积、沉降目标(血细胞?蛋白?DNA?)
选择转速或RCF:如果设备显示转速(rpm),需根据转子半径换算为RCF(g)
确定温度:是否需要冷冻功能?是否启用4℃运行?
设定时间:参考实验标准值、产品说明或预实验结果
试运行优化:初次使用建议进行1次预实验,观察沉降效果和样本完整性
记录时间参数:每种样本离心参数应记录归档,方便后续复用
时间过短:样本分离不彻底,出现上清混浊、沉淀不清、影响结果准确性
时间过长:细胞或颗粒沉降过紧,重悬困难,甚至破坏细胞结构,导致分析失败
温度配合不到位:导致蛋白降解、RNA断裂、酶失活
离心机类型 | 建议时间控制区间 |
---|---|
微量离心机 | 10秒–2分钟(快速混匀/沉降) |
普通台式离心机 | 5–30分钟 |
高速冷冻离心机 | 1–30分钟(高效精准,适合温控分离) |
超速离心机 | 30分钟–4小时(颗粒级别分离) |
离心不是“开了就等”,而是一场与重力博弈的精准过程。每一次设定的时间,不只是数字的变化,而是分离效率、样本稳定、实验成功的保障。
掌握合理的时间设定逻辑,结合转速、温度、样本属性和设备性能(尤其是使用高速冷冻离心机时),就能做到科学、高效、安全地完成每一次分离操作。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