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穿孔是一种通过短暂高压电脉冲引发细胞膜瞬时孔洞,从而实现外源分子导入的物理方法。与传统的化学转染或病毒感染方式相比,电穿孔具有广泛适用性、高效率及低毒性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常规转染手段难以奏效的细菌、酵母和部分哺乳动物细胞。
基于此背景,Bio-Rad 公司推出了 MicroPulser 电穿孔仪,这是一款定位于“操作简单、精准高效”的实验设备,尤其适合科研型实验室中常规微生物转化、高效质粒导入与教学实践等日常使用需求。
MicroPulser 电穿孔仪是 Bio-Rad 专为微生物转化实验开发的一款紧凑型单脉冲穿孔设备。其集成了预设穿孔程序、可调电压输出和简洁的交互界面,为微生物转化提供了高重复性、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该设备支持多种标准电穿孔比色皿,适用于多种细菌与酵母的穿孔环境,极大地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转化成功率。
项目 | 参数说明 |
---|---|
电压范围 | 100 V – 3000 V |
输出波形 | 指数衰减波(Exponential Decay) |
电容值 | 固定25 μF |
内阻值 | 200 Ω(典型) |
时间常数范围 | 0.5 – 25 毫秒(依样品阻抗而定) |
显示屏 | LCD 背光显示,显示脉冲电压、时间常数等 |
预设程序 | 多种细菌、酵母推荐参数内置 |
尺寸 | 20.3 cm × 23.5 cm × 9.5 cm |
重量 | 2.4 kg |
比色皿兼容性 | 0.1 cm、0.2 cm、0.4 cm 间隙比色皿 |
MicroPulser 的主机为一体化封闭结构,采用金属壳体防电磁干扰设计,内部设有高压输出电容、阻尼系统与安全监控模块。
控制区域包括模式选择按钮、开始脉冲按键以及液晶显示界面。用户可通过旋钮选择细菌或自定义程序,系统会自动加载对应参数。
设备配有标准 ShockPod 电极座,可插入 Bio-Rad 专用电穿孔比色皿,确保电极接触均匀、安全闭合,避免意外触电或击穿。
设备预设多种常用细菌(如 E. coli、Bacillus subtilis)和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参数,初学者只需选择目标细胞,即可完成转化设置,极大降低了上手门槛。
高性能电容释放机制确保电场输出稳定,同时配备电弧抑制系统,有效避免因液体导电性变化产生的击穿现象,提升样品安全性。
完成穿孔后,屏幕将显示时间常数、电压值等关键指标,方便研究人员判断穿孔效率,亦有助于后期实验参数优化与文献记录。
MicroPulser 尺寸紧凑,适合放置于通风橱、生物安全柜内操作,极大提高实验室空间利用率。
具备电极保护盖、电容快速放电模块、自动断电等功能,确保穿孔过程对人员及样品的双重保护。
最常见用途是将重组质粒导入 E. coli 以进行克隆表达或蓝白斑筛选,成功率可达 90%以上,远高于化学法。
面对细胞壁厚、转化效率低的放线菌,MicroPulser 可通过高电压短脉冲实现细胞膜短时电穿通,增强导入率。
在酿酒酵母、毕赤酵母等表达系统中,电穿孔为质粒导入提供可控的参数环境,适配重组蛋白表达研究。
适用于将CRISPR干扰系统或编辑工具导入细菌或酵母中,探索基因敲除、敲入功能,推动微生物遗传工程研究。
细胞准备:将对数期细胞制备为电穿孔状态,洗涤去除离子。
混合质粒:与高纯度DNA或RNA混合,转入比色皿。
选择程序:在设备上选择相应细胞类型预设。
执行穿孔:插入ShockPod,按下Pulse键。
复苏处理:立即转移至复苏液中,静置培养。
后续筛选:根据实验需求进行抗性筛选、表达分析等。
每次使用后,应及时用去离子水冲洗比色皿,防止盐分残留导致电极腐蚀。
穿孔液应选用低电导、无盐缓冲液,防止电弧。
电压设置不应超过推荐值,避免击穿细胞或设备故障。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内部电容与电压输出精度校验。
放置于干燥通风环境,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湿度状态下存储。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进行基因克隆工作的科研人员;
微生物代谢工程、发酵工程研究团队;
生物学教学单位开展教学演示;
合成生物学相关项目中的质粒重构验证工作。
MicroPulser 电穿孔仪以其卓越的可操作性、精准的参数控制和强大的微生物转化能力,为日常科研提供了稳定、高效的穿孔平台。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产业化前期开发,该设备都能以简洁的形式提供专业级穿孔支持。其所代表的高性价比和简易维护属性,使其成为各类实验室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