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₂培养箱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关键的实验设备,主要用于细胞、组织以及微生物的体外培养。为了保障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与样品的生物安全,控制污染是使用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污染可能来源于空气颗粒、水盘、操作失误、培养容器渗漏或前一次实验残留的微生物。
为应对这些潜在风险,许多CO₂培养箱厂商在产品中内置自动灭菌程序,赛默飞(Thermo Fisher Scientific)作为行业内的重要厂商,其多款培养箱型号均集成了高温自动灭菌功能,便于用户定期对箱体内部环境进行灭菌消毒。
本文将详细介绍赛默飞培养箱中典型的灭菌程序,主要以Heracell VIOS系列和Forma Steri-Cycle系列为代表,说明其工作机制、执行流程、安全注意事项与维护要点。
赛默飞培养箱常见的灭菌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多数中赛默飞培养箱(如Heracell VIOS、Steri-Cycle)内置高温湿热灭菌程序,可将内腔温度提升至180°C或140°C并保持一定时间(通常为6~12小时),以达到灭菌效果。
该方式模拟实验室高压灭菌锅中的湿热灭菌原理,适合杀灭细菌、真菌、芽孢等常见污染源。
个别型号(如早期Heracell 150i)配备UV紫外杀菌灯,用于水盘或空气通道中短时间灭菌。该方式成本较低,但灭菌范围有限,主要适用于抑制微生物滋生,而非清除污染。
对于无自动灭菌功能的培养箱,如Thermo 311、160i等,需用户使用酒精、次氯酸钠、过氧化氢蒸汽等消毒剂对内腔进行擦拭和喷洒,杀灭残留微生物。这种方式操作简便,但对操作规范和人员经验有一定依赖。
Heracell VIOS系列培养箱采用高温空气对流灭菌技术,程序设定为在180°C ±5°C条件下连续运行6小时,灭菌期间系统将自动关闭所有传感器与气体供应,由程序接管控制。
灭菌对象包括:
内胆结构
搁板、支架
门封胶条(耐高温硅胶材质)
HEPA空气过滤模块(耐热结构)
风扇系统(高温兼容)
此类灭菌程序已通过验证,满足实验室微生物清除标准(如EN 285、ISO 17665)。
内部清空:所有培养皿、培养瓶、液体容器必须移出。
附件拆卸:如CO₂检测管、外接探头等敏感配件需断开或保护。
门封检查:检查门封是否贴合,防止高温泄漏。
电源稳定:灭菌程序全程需稳定供电,不可中断。
以下以Heracell VIOS 160i为例:
进入系统设置
从主菜单选择“Sterilization"功能。
系统会自动检查当前状态是否符合灭菌要求(温度、门状态、内部负载等)。
确认操作
屏幕提示确认是否开始灭菌。
用户需输入管理员密码(如已设定),确认执行操作。
灭菌过程
升温阶段(1.5小时):温度逐步提升至180°C。
保温阶段(6小时):维持180°C恒温灭菌。
冷却阶段(3小时以上):系统自动降低至安全开启温度。
结束提示
灭菌完成后,设备提示“Cycle Complete"。
系统记录本次灭菌日志,可通过屏幕或数据接口导出。
重新配置
恢复CO₂连接。
安装内部附件。
运行空载测试,确认温度与气体控制功能恢复正常。
常规实验室使用:每1-2个月执行一次。
出现污染事件后:立即执行1次灭菌。
长时间停机后重新使用前:建议先运行1次灭菌。
高温自动灭菌虽操作便利,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灭菌运行期间设备外壳温度可能升高,操作人员应远离,避免烫伤。
非耐热器具在高温下可能融化或爆裂,导致污染或设备损坏。
中途干预可能导致灭菌失败、系统损坏或热气泄露伤人。
连续灭菌会加速电子元件老化,建议间隔至少两周以上。
问题描述 | 可能原因 | 解决方案 |
---|---|---|
灭菌程序启动失败 | 内部残留样品、门未关闭 | 清空腔体,重新确认门状态 |
灭菌后设备不供气或报警 | 系统未恢复CO₂供气模式 | 手动切换至“运行模式" |
门封变形或密封不良 | 多次高温灭菌导致老化 | 更换耐高温门封 |
灭菌完成后显示温度未恢复 | 室温过高或风扇运转不良 | 延长冷却时间,检查风扇状态 |
灭菌日志无法导出 | USB接口未识别或文件格式不兼容 | 更换存储设备或咨询厂商支持 |
全国服务咨询热线
13158823830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