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临床检验等实验过程中,许多样本对温度十分敏感,如RNA、蛋白酶、病毒等。若离心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样本降解、活性降低甚至实验失败。为此,配备冷冻功能的离心设备成为现代实验室中的重要配置。
Eppendorf(艾本德)5425R冷冻离心机,基于经典的5425平台进行温控功能扩展,配备高效冷凝系统和温度控制模块,能够在-10°C至+40°C的范围内稳定运行,保障样本在整个离心周期中的温度一致性与安全性。
5425R冷冻离心机的操作面板设计直观、功能清晰,适合日常实验快速上手。其温控部分主要由以下几个组件构成:
LED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设定温度、当前腔体温度、运行状态等;
温度设定按钮:用于进入温度设定模式;
多功能旋钮:配合显示屏操作,调节目标温度数值;
状态指示灯:显示冷凝系统是否正在工作;
报警系统:在温度偏离设定值过大时启动声光提示。
通过这些部件的协调工作,用户可方便快捷地完成温度的预设与监控。
以下为温度设定的标准步骤,可用于实验室内部操作培训或SOP文档:
将设备接入电源,开启主开关。系统自检完成后进入待机状态,显示屏亮起并显示当前腔体温度。
按下“Temp"按钮或旋钮启动温度设定模式;屏幕上目标温度数值开始闪烁。通过旋转旋钮调节数值(单位:摄氏度),范围为 -10°C 到 +40°C。调整完成后,按“确认"键保存设置。
系统将启动内部冷凝循环,自动制冷至设定值。此阶段建议保持离心腔内空载,以加快降温速度并防止样本提前暴露于不稳定温度。一般在设定为4°C的情况下,预冷时间约为10–15分钟,具体受环境温度影响。
当显示屏上腔体温度达到设定值,并在该温度稳定保持1–2分钟后,即可打开离心盖,将平衡后的样本管放入对应转子槽中,合上盖子,开始设置转速、时间等离心参数。
在离心运行过程中,系统将持续监控温度。如果腔体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偏差超过阈值,设备将自动调节冷凝速率,确保温度波动最小化。同时,报警系统将提醒用户注意异常情况。
实验完成后,用户可选择是否继续维持温度设定状态。例如,在进行多个样本批次处理时,建议继续开启制冷功能,确保下一轮实验的温度环境保持一致。
5425R的温控系统采用高效压缩机制冷技术,辅以PID智能控温算法,保障了降温速率与稳定性的平衡:
压缩机冷凝系统:快速导出离心腔内热量,通过热交换机制实现降温;
温度探头:实时检测腔体环境温度,精度达到±1°C;
PID控制逻辑:根据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差异自动调整制冷功率,避免频繁波动;
节能模式:待机时可选择低功耗恒温运行,适合长时间实验周期。
为确保温控系统运行稳定、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用户在日常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频繁开关盖
离心过程中尽量不要中途开盖,以免冷空气流失,影响温度保持。
样本预处理
建议样本预先置于冰浴中,再转移至预冷后的离心腔,减少初始温差。
预冷推荐
对于蛋白质、RNA类实验,建议每次使用前开启设备并进行至少10分钟预冷处理。
清洁维护
每周清洁腔体冷凝槽与温度探头区域,避免样本残留影响控温精度。
检测温度稳定性
可定期使用温度校准工具对腔体进行验证,保障数据准确。
5425R的温控功能适用于以下实验类型:
应用领域 | 典型样本类型 | 温控作用说明 |
---|---|---|
分子生物学 | DNA/RNA沉淀、提取液 | 防止核酸降解,控制酶活性 |
蛋白质研究 | 酶、抗体、重组蛋白等 | 保持功能构象,避免热失活 |
临床检验 | 血浆、病毒悬液 | 降低代谢速率,防止降解 |
微生物学 | 菌体沉淀、质粒提取 | 冷冻处理避免热应激影响结构 |
细胞实验 | 细胞裂解液、胞器分离 | 控温保护亚细胞结构与生物活性 |
全国服务咨询热线
13158823830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