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skan Ascent 属于高精度光学检测类设备,主要依靠稳定光源、窄带滤光片、精密机械定位与高灵敏度光电检测系统完成 96 孔板等微孔板样品的吸光度测定。
调试的目的是确保:
波长准确性与重复性满足要求
吸光度测量准确、线性良好
孔间一致性与重复性达标
机械运行顺畅、软件与硬件通讯正常
光源和检测器在最佳工作状态
调试原则:
在符合厂商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电源)的实验室内进行
先硬件、再软件、最后进行性能验证
每一步操作都有数据记录,便于留档与追溯
遇到不合格项,先排查原因再进入下一环节
室温 20–25 ℃,波动不超过 ±2 ℃
相对湿度 40–60% RH,无凝露
电源电压 220–240 V AC(或符合铭牌要求),频率 50–60 Hz
接地电阻 ≤ 1 Ω
避免强光直射、高粉尘、强电磁干扰
电源线、通讯线完好
滤光片组安装牢固,表面无污渍和划痕
托盘表面清洁,运行轨道无异物
光源固定牢固,灯丝无断裂迹象
波长校准标准板
吸光度标准板(固态或液态)
中性密封板(重复性测试)
标准溶液系列(线性验证)
校准用无绒布、棉签、无腐蚀性清洁剂
配套电脑与控制软件(Multiskan Ascent 软件最新版)
预热:开机后光源预热 10–15 分钟,确保光强稳定
检查:
光源点亮是否均匀、无闪烁
电源波动不影响光亮度
光源安装位置正确,对准光路中心
检查滤光片表面是否清洁,透光率是否良好
通过软件切换各波长,确认机械切换无卡滞、无延迟
滤光片编码与软件波长对应关系正确
在无板状态下执行暗电流测试,确认背景噪声在允许范围内
检查信号线连接牢固,无接触不良
执行“空板扫描”测试,确认托盘运行平稳、定位准确
检查进出板机构在连续运行 20 次内无卡顿
对轨道与导向部分进行清洁与适度润滑
确认 RS-232 或 USB 转串口模块驱动安装正确
软件识别到仪器后显示“Ready”状态
执行波长切换、托盘进出等指令,响应正常
在软件中调用出厂默认方法,确认参数加载正常
保存方法文件并重新调用,确保数据保存路径和权限正常
在“实时显示”模式下测试标准板,确认 OD 值即时更新无延迟
方法:使用波长校准标准板测量各滤光片的透射峰值
判定标准:偏差 ≤ ±2 nm
测量同一滤光片 10 次,计算标准偏差(SD)
标准:SD ≤ 0.5 nm
使用已知 OD 值(如 0.2、0.8、2.0)的标准板进行测量
判定:相对误差 ≤ ±1%
同一板孔测量 10 次,计算变异系数(CV%)
标准:CV% ≤ 0.5%
用 6–8 个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绘制浓度–OD 曲线
判定:R² ≥ 0.999
用相同溶液填满整板,测量各孔 OD 值
标准:差值 ≤ ±0.005 OD
在全板扫描模式下,检查光斑是否正中孔底
允许偏差:≤ ±0.1 mm
在板内加入有色液体,启动摇匀功能,检查混合均匀度
检查摇匀幅度与时间与设定一致
模拟 100 块板的连续检测,确认无机械故障与过热
在完成光学与机械调试后,应进行一次完整的模拟实验流程:
设定板型布局与方法参数
执行样品检测(可用标准溶液代替)
软件完成空白扣除、标准曲线绘制、浓度计算
检查结果与预期一致性
检查滤光片驱动机构是否有异物阻碍
校准滤光片位置编码
检查光源是否老化或接触不良
清洁滤光片与光学窗口
检查实验室温度波动
检查托盘定位精度与平面度
确认样品加液体积一致
检查通讯线与端口号设置
重新安装驱动或更换通讯接口
更换光源前先确认兼容型号与寿命标记
对滤光片组逐一检测透光率与波长偏差
检查托盘导轨磨损情况,必要时更换滑块
确认软件版本与电脑系统匹配,避免兼容性问题
调试完成后建立性能基线记录,作为后续质控对照
调试报告:记录所有测试项目、方法、数据与判定结果
基线数据:保存波长、吸光度、线性等关键指标
维护建议:根据调试结果制定维护周期与更换计划
质控计划:定期执行快速验证,确保性能稳定
Multiskan Ascent 的调试过程不仅是设备安装后的必要步骤,也是确保长期运行稳定、结果准确的核心环节。通过依次完成环境检查、硬件调校、软件通讯确认、光学与机械性能验证,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与数据可追溯性。对于二手或长期停用的设备,调试更是性能恢复和质量控制的关键。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