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Thermo Fisher Scientific)3111 型 CO₂ 培养箱是一种高精度恒温恒湿设备,广泛应用于细胞培养、微生物生长、组织工程和药物研发等实验室。其性能稳定性直接决定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与重复性。
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温度传感器、CO₂ 浓度探头、湿度系统及控制电路会受到老化、环境变化或操作误差的影响,导致显示值与实际值偏差增大。若不进行定期校验,将可能出现培养条件漂移、细胞生长异常甚至实验失败。
因此,对赛默飞 3111 型培养箱实施定期校验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符合 ISO/IEC 17025、GLP、GMP 等标准的必要要求。校验工作旨在通过标准仪器比对与数据验证,确认设备测控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与可追溯性。
确保测量精度
校验能验证培养箱温度、CO₂ 浓度、湿度等关键参数的显示是否准确,避免因仪器偏差造成实验条件错误。
保证数据一致性
通过定期比对标准器具和设备读数,维持长期的测控一致性,使多台设备间的实验结果具备可比性。
降低运行风险
及时发现传感器老化、系统漂移、控制逻辑误差等潜在隐患,防止故障扩大。
符合质量规范
医疗、药品及科研机构需定期对关键设备执行校验,以满足法规、质量体系与审计要求。
延长设备寿命
校验过程伴随清洁、维护与调整,可减少部件过度磨损,提高整体可靠性。
根据赛默飞实验室设备维护指南及行业经验,3111 型 CO₂ 培养箱的校验周期建议如下:
校验项目 | 周期 | 说明 |
---|---|---|
温度系统校验 | 每 6 个月 | 必检项目,依据国家计量标准 |
CO₂ 浓度校验 | 每 6 个月 | 使用标准气体比对 |
湿度系统校验 | 每 12 个月 | 按环境条件适当调整 |
传感器线性检查 | 每 12 个月 | 确认信号曲线稳定性 |
门体密封性与气密性 | 每 12 个月 | 保障稳定环境 |
控制功能验证 | 每 6 个月 | 检查温控与报警系统 |
实验室应建立 年度设备校验计划表,明确每台培养箱的校验时间、责任人、执行单位和记录保存方式。
校验前应提前一周进行通知与停机准备,确保样品转移、安全断电并维持备用设备运行。
环境条件
校验应在实验室正常运行状态下进行,室温保持 22–25℃,相对湿度 40–60%RH,避免外界气流干扰。
设备状态
清洁腔体、检查密封条完好;
运行至少 24 小时以达到热平衡;
校验期间不得频繁开门或调节参数。
仪器准备
标准温度计(精度 ±0.1℃);
CO₂ 浓度标准仪或红外气体分析仪(精度 ±0.1%);
湿度计(精度 ±2%RH);
计时器、数据记录仪及标准气瓶。
文件资料
上次校验记录;
设备说明书与操作规程;
校验计划及校准证书。
定期校验内容应覆盖温度、湿度、CO₂ 浓度及报警系统四个核心模块。
在培养箱内部放置经计量认证的标准温度探头(不少于三点:上、中、下位置),将设备设定为 37.0℃。
待温度稳定 1 小时后,记录各点温度值。
项目 | 要求 |
---|---|
温度均匀性 | 各点温差 ≤ ±0.3℃ |
温度波动度 | ±0.1℃ |
显示偏差 | 实测平均值与显示值偏差 ≤ ±0.2℃ |
将各测点温度与设定值比较,计算偏差,绘制温度分布曲线。若偏差超限,需重新校准温度传感器或调整控制参数。
设定 CO₂ 浓度为 5.0%,使用标准气体(浓度 5.00% ±0.05%)进行比对。
关闭箱门,稳定运行 30 分钟;
使用 CO₂ 标准检测仪探头插入测试口;
连续采样三次,记录读数平均值;
比较设备显示值与标准值,计算偏差。
项目 | 合格标准 |
---|---|
显示偏差 | ≤ ±0.3%(绝对值) |
稳定性 | 1 小时内波动 ≤ ±0.2% |
恢复时间 | 开门 30 秒后 10 分钟内恢复至设定值 |
若超出范围,应校准 CO₂ 传感器或更换探头。
使用标准湿度计置于腔体中部位置,设定湿度维持在 90%RH 左右。
在温度稳定后,记录 1 小时内湿度变化。
参数 | 允许误差 |
---|---|
湿度显示偏差 | ±5%RH |
波动度 | ≤ ±3%RH |
若偏差较大,可清洁加湿盘、检查蒸发加热器及补水系统。
通过手动调整设定值或断开传感器,验证报警系统能否在规定时间内触发。
测试项 | 方法 | 判定标准 |
---|---|---|
超温报警 | 升温至设定+2℃ | 声光报警启动 |
欠温报警 | 断开加热电路 | 报警启动并记录 |
门开报警 | 打开门体 2 分钟 | 报警显示正确 |
CO₂ 异常报警 | 关闭气源 | 3 分钟内提示“CO₂ LOW” |
电源报警 | 短时断电 | 恢复后自动记录事件 |
所有报警必须在控制系统上准确显示并伴随声光提示,复位功能正常方为合格。
每个校验项目均应建立独立数据表,内容包括:
校验日期、地点、设备编号;
仪器型号及校准证书编号;
测试点、实测值、偏差值;
操作人及审核人签名。
类型 | 主要原因 | 影响程度 |
---|---|---|
传感器漂移 | 长期使用、老化 | 高 |
环境波动 | 室温湿度不稳定 | 中 |
校准仪器误差 | 标准器具精度不足 | 中 |
人为读数误差 | 记录不规范 | 低 |
箱体气流 | 门开关频繁 | 中 |
若偏差小于允许范围一半,可记录为“正常”。
若偏差超过限值但可调整,通过系统校准功能修正。
若传感器失效或漂移严重,应更换部件并重新校验。
校验合格后,应在设备显著位置粘贴 “校验合格标签”,注明:
校验日期;
校验人;
下次校验时间;
校准单位名称。
若未通过校验,应粘贴 “暂停使用” 标签,并及时维修。
校验记录及原始数据应归档保存至少三年;
所有记录需编号并签字确认;
电子数据应定期备份;
任何修正或补录必须注明原因及时间。
实验室应对历次校验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绘制温度、CO₂、湿度偏差趋势图。若出现持续性偏移,应重新评估传感器及控制系统稳定性。
偏差分级管理有助于判断风险:
一级偏差(≤限值一半):设备状态正常;
二级偏差(接近限值):需观察或提前下次校验;
三级偏差(超限):立即维修或停用。
每次校验完成后,应由质量管理人员复核,确认记录完整、结论明确,并与实验室运行记录进行比对验证。
定期校验不仅是检测精度,更是设备维护过程的重要环节。为确保校验结果长期有效,应与日常保养相结合:
温度系统:定期清除风道灰尘、保持风机通畅;
CO₂ 系统:更换气体过滤器、检查阀门密封;
湿度系统:清洗水盘、防止结垢与霉菌;
控制系统:更新固件版本、检测线路接触;
电源系统:检查接地与稳压装置。
校验后若进行维修、更换传感器或主板,应立即执行一次重新校验,确认修复效果。
原因:风道被样品阻塞导致循环不畅。
措施:清理内部通道并重新布置搁板。
原因:气源压力不稳定或阀门老化。
措施:更换减压阀,重新校准传感器。
原因:加湿盘水垢积聚,蒸发面积不足。
措施:使用去离子水清洗,加热元件校验。
原因:控制逻辑锁定,报警延时参数异常。
措施:恢复出厂设置并重新测试。
校验过程中严禁带电拆装或触摸加热部件;
使用的标准仪器必须具备国家认可的计量证书;
校验气体应为经验证的标准混合气;
数据记录应做到“原始、真实、可追溯”;
校验报告经双人审核后方可归档;
若设备属于关键质量控制环节,校验后需由质量主管批准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在现代实验室管理体系中,设备定期校验不仅是维护措施,更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对于 GLP 实验室,校验报告是数据有效性的法律依据;
对于 GMP 生产环境,校验记录属于批次质量档案的一部分;
对于 科研机构,校验可作为实验结果溯源的支撑文件。
赛默飞 3111 型培养箱作为高精度设备,校验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体现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与科研严谨性。
一份完整的培养箱校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设备基本信息(型号、编号、使用部门);
校验依据与标准(ISO、企业或国家标准);
校验仪器清单及有效期;
校验方法与步骤说明;
测试数据记录与计算结果;
偏差分析与判定结论;
校验人员及审核签名;
建议措施与下次校验日期。
报告应以电子与纸质两种形式保存,电子版需加密备份,防止篡改。
实验室在实施校验管理的同时,应根据设备使用频率、环境条件及历史偏差情况动态调整校验周期。例如:
若连续三次校验结果稳定,可延长周期至 9 个月;
若多次发现偏差超限,应缩短周期至 3 个月;
当环境条件变化或设备迁移时,必须重新校验。
此外,可建立 设备性能评估制度,结合能耗、运行时间及报警记录,综合判断设备可靠性。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