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3111 型与其系列型号中,报警系统采用 瞬时报警 + 显示 / 视觉 / 声音提示 + 可静音 / 回响机制 的设计。设备主控制板不断监测温度传感器、OVERTEMP 保护、CO₂ 传感器、门状态、水套水位、滤芯状态等,当检测到某个参数超出安全或设定阈值时,触发报警。报警信息会显示在消息中心(Message Center),并发出声音报警。同时用户可通过 “Silence” 按键暂时抑制声音(静音),但视觉提示仍然保留。报警解除条件通常是参数回归正常状态或重置。设备也可能具备远程报警触点,以便连接实验室监控系统。 热电科学文档+1
在 Thermo 的 3100 / 3110 系列说明手册中,有一个完整的报警消息表(Table of Alarms),列出可能出现的报警名称、延迟 (Delay)、重响 (Ringback) 时间以及是否有继电器输出等信息。 热电科学文档
以下根据该报警表与使用经验,结合 3111 型可能的构造特性,逐条分析常见报警原因。
下面按照报警名称逐项说明报警含义、常见成因、触发条件以及初步排查思路。
报警名称 | 报警含义 / 触发条件 | 常见原因 / 可能故障 | 排查与应对思路 |
---|---|---|---|
SYS IN OTEMP | 系统进入超温保护状态,即温度超过设定的 Over-temperature 阈值 | 温控主控失效、加热器持续输出、温度传感器故障、环境散热失控、控制回路失调 | 检查 OTEMP 设置值是否合理;检查温控板、继电器、加热线路;检查风扇 / 散热通道是否堵塞;断电重启;若问题持续联系维修 |
TSNSR1 ERR | 温度控制传感器 (主要温度探头) 错误 | 探头断路、探头异常漂移、探头连接线松动或断开 | 检查探头线缆连接;用校准温度计比对探头读数;更换温度传感器 |
TSNSR2 ERR | 超温保护 / 额外温度传感器 (Overtemp 传感器) 错误 | Overtemp 探头失效、线路异常、断路 | 检查 Overtemp 探头、线路;若探头损坏需更换 |
CO2 SNSR ERR | CO₂ 传感器错误 / 无法读取 | 传感器断路 / 毕接、探头故障、传感器漂移、通信异常 | 检查 CO₂ 传感器连接电缆;确认探头是否损坏;重新校准 CO₂ 传感器;必要时更换 |
DOOR IS OPEN | 箱门开启超时 / 未关闭 | 用户长时间开门操作、门未锁紧、门开关传感器故障 | 关闭箱门;检查门锁 / 磁性条 / 门控开关;若开关损坏需更换 |
ADD WATER | 水套(jacket)水位过低 / 缺水 | 水套排水、渗漏、水位检测开关故障 | 向水套补水至规定水位;检查水套装置是否泄漏;如水位开关失效,需维修或更换 |
CO₂ IS HIGH | CO₂ 浓度超过设定上限(跟踪报警) | CO₂ 供应过量、控制阀未关闭、气体泄漏导致逆流、传感器误读 | 检查 CO₂ 输入阀 / 控制阀;调节减压器压力;检查管路密封性;校准 CO₂ 传感器 |
CO₂ IS LOW | CO₂ 浓度低于设定下限(跟踪报警) | 气瓶压力不足、管路堵塞 / 泄漏、阀门关闭 / 失效、传感器漂移 | 检查 CO₂ 气瓶余压;检查气体管路是否堵塞或漏气;检查电磁阀是否通电 / 开启;校准 CO₂ 传感器 |
TEMP IS HIGH | 温度高于设定温度 + 报警限(高追踪报警) | 温控输出过强、加热器误驱动、探头偏高、控制回路震荡 | 检查加热控制板 / 输出继电器;比较探头实际温度与显示值;调整 PID 参数或报警阈值 |
TEMP IS LOW | 温度低于设定温度 – 报警限(低追踪报警) | 加热器故障、热损失过大、密封失效、环境温度干扰 | 检查加热器、密封条、环境温度状况;确认控制器是否输出;检测探头读数偏差 |
REPLACE HEPA | 提示更换 HEPA 滤芯(维护提醒) | 滤芯使用寿命到期、阻塞 / 阻力过高 | 按程序更换 HEPA 滤芯;在菜单中重置提醒;检查滤芯接口密封 / 安装情况 |
TANK1 LOW / TANK2 LOW / BOTH LOW | Gas Guard 气体监控报警(气瓶低压 / 两瓶压力不足) | 气瓶耗尽、切换阀故障、气体管路异常 | 更换 / 补充气瓶;检查气体切换器 / 阀门状态;检查管路连接与封闭性 |
IR AUTOZ ERR | 对应 IR CO₂ 型号自动校零失败 / 校准错误 | 自动校零泵 / 管路 / 过滤器故障、管路堵塞、IR 模块通信异常 | 检查 Auto Zero 系统组件、泵、管路、过滤器;重新执行校准;如校准失败,考虑更换 IR 传感器 |
REPL IR SNSR | IR CO₂ 传感器需要更换提示 | IR 传感器寿命耗尽或校准偏移过大 | 更换 IR 传感器;重新校正 CO₂ 控制系统 |
注:以上报警类型与名称基于 Thermo 3100 / 3110 系列通用手册中的报警表。针对 3111 型,若其配置中不包含某些选项(如 O₂ 传感器、IR 传感器、Gas Guard)则对应报警不会出现。 热电科学文档+1
下面结合 3111 型 “水套 / Water Jacket” 结构特点和该系列说明,深入探讨各类报警常见的内部故障机理与触发条件。
说明:当箱体温度超过 Over-temperature (OTEMP) 设定值时,系统进入保护状态,切断加热器输出。 热电科学文档+1
原因可能包括:
a. 主温控系统失控或失效,未能及时断开加热输出;
b. 加热器或加热元件短路 / 输出异常;
c. 风扇 / 散热受阻 / 通风不良导致热量无法散出;
d. 温控探头偏差、探头漂移高读数导致误判;
e. 环境温度太高,热量积累快于散热能力。
注意事项:OTEMP 保护电路为硬件保险机制,不可视为样品保护,报警触发后应立即停机检查。 热电科学文档
TSNSR1 错误指主控温探头异常;TSNSR2 错误指 Overtemp 附加探头异常。
原因可能为:断路 / 短路、连接线松脱、插头接触不良、探头老化、探头损坏。
若探头读数异常,控制系统无法正常调节温度,可能导致温控紊乱或报警。
针对 CO₂ 传感器无法读取、信号断开 / 出错的报警。
原因可能为:传感器线缆断路 / 接触不良、传感器损坏、漂移超限、通信故障、温湿度变动影响测量精度。
对于 IR 型 CO₂,还可能因 Auto Zero 校准失败触发 IR AUTOZ ERR 报警,或触发 REPL IR SNSR 报警提示更换传感器。
报警表示箱门开启时间过长或门开关传感器检测到门未关闭。
常见原因:用户操作时间过长、忘记关闭门、门封条阻碍、门开关 / 门锁故障。
在门打开状态下,加热 / CO₂ 注入通常被暂停,以防热损失与气体浪费。 热电科学文档
在水套结构的培养箱中,若水套水位低于最低限度,会触发 ADD WATER 报警。
原因可能是水套耗水、泄漏、注水不足、检测开关故障。
补水至规定水位,并检查水套密封与管路是否有渗漏是应对方案。 热电科学文档+1
属于用户设置的报警阈值 (tracking alarm),用于提示实际参数超出用户设定范围。
原因包括:设定值过于紧密、控制系统响应迟滞、外界扰动(如开门、环境波动)、样品热吸收 / 散热不均、传感器漂移或偏差。
这些报警通常在参数恢复正常后自动解除。
属于维护提醒类报警,不代表设备故障。提示用户到滤芯使用寿命或阻力增加,建议更换。
原因通常是滤芯使用周期到达、污染 / 堵塞、滤芯阻力过高。
针对具备 Gas Guard 气瓶切换功能的型号。
当一个或两个 CO₂ 气瓶气压低、切换阀触发、气源异常时,会触发相应报警。
报警提示操作人员更换 / 补充气瓶,或检查气路切换装置是否异常。
多数报警具备延迟 (Delay) 和重响 (Ringback) 时间,即触发报警不会立即发声,而是在条件持续一定时间后报警;在静音状态下可能每隔一定时间再次发声。手册中说明延迟 / 重响时间 ±30 秒误差。 热电科学文档
当多个报警同时发生时,消息中心会轮流显示(每条报警信息停留约 5 秒),用户也可通过方向键切换显示当前报警。 热电科学文档
静音 (Silence) 键可抑制声音报警,但视觉 / 显示报警仍然保留,直到故障解除或报警状态消除。
部分报警为瞬时报警(momentary alarms),即当异常恢复正常后,报警状态自动清除,无需人工复位。 热电科学文档
遇报警时,可以按以下流程逐步排查原因:
确认报警类型
记录当前显示的报警名称 / 代码、伴随的温度 / CO₂ / 水位 / 门状态等信息。
静音 / 抑制声音
若报警声响干扰实验,可先按 Silence 键静音,但保持 visual 报警状态显示。
从最可能的故障项排查
若温控报警:检查加热器、电源、温控板、探头、风扇 / 散热装置、密封条、环境温度。
若 CO₂ 报警:检查气瓶压力、管路连接、控制阀、电磁阀、传感器状态、校准偏差。
若门开报警:关闭门,检查门开关 / 传感器与门锁机构。
若水位报警:检查水套水位、补水系统、渗漏、检测开关。
若传感器错误报警:检查相应探头 / 线缆连接、更换探头。
若滤芯提醒报警:更换 HEPA 滤芯并复位提醒。
若气瓶低压报警:替换 / 补充气瓶,检查切换阀。
断电 / 重启设备
某些异常可能因瞬时干扰或通信故障,可尝试断电重启设备(在安全条件下)使系统自检重置。
确认修复 / 运行验证
在排除故障后,监测温度 / CO₂ / 水位等参数稳定性,确认报警解除且系统恢复正常运行。
记录处理过程与故障日志
将报警、处理过程、最终原因、修复措施记录在设备维护日志中,以便后续趋势分析。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