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 Forma II 系列水套式 CO₂ 培养箱 3111 型(Thermo Scientific 3111 Water-Jacketed CO₂ Incubator)是一款高性能的细胞与组织培养设备,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干细胞研究、药理毒理测试、组织工程与病毒学实验等领域。
该型号的结构特点包括三层壁水套加热系统、热导式 CO₂ 控制、优异的温度均匀性以及良好的断电缓冲性能。其设计旨在为培养对象提供一个恒温、恒湿、恒气体比例的理想微环境。
由于水套式培养箱在温控、气体供给和湿度保持方面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安装阶段的规范性直接影响后续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与寿命。
因此,掌握正确的安装流程和注意事项,是保障实验数据可靠、避免设备故障及安全隐患的前提。
本文将对赛默飞培养箱 3111 的安装要求进行系统说明,包括安装场地条件、电源与气源准备、水套注水规范、环境布局、安全要求及运行调试等各个环节。
在正式安装设备前,实验室应准备以下文件与工具:
产品资料:
设备出厂合格证与技术说明书;
用户安装手册(Installation Manual);
校准与运行验证表格模板。
工具与辅材:
水平仪或电子水平尺;
扳手、螺丝刀、钳子、活动扳手;
绝缘手套与防护眼镜;
纯化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约 10 升;
CO₂ 气瓶、双级减压阀及洁净气路管;
电源延长线(若必要,须符合电流容量要求)。
人员与分工:
至少两名工作人员参与设备搬运与定位;
一名技术员负责电源与气源接入;
一名质控人员负责记录与验证。
3111 型培养箱属于精密恒温设备,对实验室环境条件有明确要求。环境稳定与否将直接影响温度控制和 CO₂ 系统的精度。
建议安装环境温度为 18–28 ℃,理想范围为 20–25 ℃;
相对湿度保持在 40–60%RH;
环境温度波动不宜超过 ±2 ℃;
避免靠近空调出风口、供暖设备或窗户阳光直射处。
说明:
温度变化过大会干扰培养箱温度控制系统,使其频繁补偿;湿度过高易导致外壳结露与电气部分短路,湿度过低则可能加速水套蒸发。
安装房间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避免二氧化碳积聚;
不可将培养箱置于封闭角落或通风不畅区域;
建议室内空气每小时换气次数 ≥ 6 次;
不得安装于抽风柜、化学试剂柜或具有腐蚀性气体环境中。
培养箱应靠近实验操作台或支撑平台,但远离水源、洗涤槽等潮湿区域;
后壁与墙面间距应 ≥ 15 cm,左右两侧间距 ≥ 10 cm,以利于散热与检修;
顶部留有 ≥ 30 cm 空间,防止热气积聚;
地面应平整坚固,可承受设备重量约 165 kg 以上;
禁止叠放或直接堆置其他大型设备于箱体顶部。
放置台面或地面需保持水平,倾斜度不超过 1°;
建议在底部铺设防震垫,以减少外部振动对水套与传感器的影响;
若实验室地面不平,应通过设备底部调节脚进行微调。
额定电压: AC 230V ±10%;
频率: 50/60 Hz;
额定功率:约 800–1000 W;
电源线应连接到接地良好的独立回路上,不与高功率仪器共用插座。
培养箱必须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 4Ω;
插座应具备防潮、防漏电保护设计;
不得使用多插排或延长线串联供电;
建议配置独立空气开关与漏电保护器。
培养箱不应与高频加热设备、离心机、显微镜灯源等高噪声设备共线使用;
若实验室电网波动较大,可安装稳压电源或隔离变压器;
禁止在设备上方布置电缆或无线通信天线,以免造成干扰。
推荐使用 食品级或医用级 CO₂(纯度 ≥ 99.5%);
禁止使用含杂质或工业级 CO₂,以免对细胞产生毒性或污染传感器;
若条件允许,可通过 CO₂ 过滤装置(如 0.2 μm 过滤器)进一步净化。
配备 双级减压阀,第一阶段控制 0.7–1.0 MPa,第二阶段控制 0.05–0.1 MPa;
出气口应装有防回流阀或单向阀;
每台培养箱应使用独立气瓶,不与其他设备共用;
气瓶应固定在墙面或支架上,防止倾倒;
管路材质建议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或不锈钢波纹管,耐压耐腐蚀。
连接前检查接口清洁度,防止灰尘或油脂进入;
使用专用卡箍或螺纹接头固定,确保密封;
通气前应以肥皂水检漏,禁止使用明火检测;
气路长度尽量控制在 1.5–2 米以内,以减少响应延迟;
若实验室内 CO₂ 使用频繁,应安装气体报警器与通风排气系统。
3111 型为水套式结构,其稳定性依赖于水夹层内的热容量。正确注水与排气是安装中的重要步骤。
仅可使用 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不可使用自来水或含矿物质水,防止水垢和腐蚀;
若地区水质偏硬,可在水中加入少量无毒防藻剂(按手册比例);
每 6 个月需更换一次水套水源。
确认设备断电,确保安全;
打开位于设备背面的加水口;
使用漏斗或软管缓慢注入蒸馏水;
同时打开排气口以排出夹层空气;
当排气口连续出水、无气泡时,说明注水完成;
关闭加水口与排气阀,擦拭溢水部分;
检查外壳无渗水或漏水迹象。
通电前再次确认水套液面;
启动加热系统,让设备升温至 37℃,检查是否有异常噪音或过热现象;
若水位下降明显,应补充蒸馏水至标准线。
培养箱体积大、重心较高,搬运需两人以上操作;
严禁倾斜角度超过 45°,以防水套及控制元件损坏;
使用平板车或带缓冲的运输设备,避免震动冲击;
若需跨楼层,应使用电梯运输,禁止手抬楼梯。
设备就位后,使用水平仪检测前后、左右水平;
通过底部四个可调脚进行微调,使气泡居中;
调平后,锁紧调节螺母以防松动;
保证门体可自然关闭、密封均匀。
检查电源与气源连接正确;
开机后设定温度 37℃、CO₂ 浓度 5%;
让设备空载运行 12–24 小时,使温度稳定;
检查显示温度与实际温度一致,CO₂ 浓度上升正常;
初次运行阶段不得放入样品,需验证稳定性后再使用。
在设备稳定运行后,应进行安装验证(IQ)与操作验证(OQ),确保性能符合标准。
内容包括:
设备型号、序列号与出厂记录核对;
电源接线检查与接地测试;
水套注水量与密封情况;
CO₂ 气路压力与泄漏检测;
环境条件符合性记录(温湿度、空间距离)。
启动设备后测量升温时间,应在 8–10 小时内从室温升至 37℃;
稳定后测定温度均匀性,各测点偏差应 ≤ ±0.3℃;
CO₂ 浓度恢复时间(开门 30 秒后)应 ≤ 10 分钟;
检查报警、显示及控制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填写验证报告并由质控负责人审核签字。
严禁带电拆装设备;
定期检查电源线是否老化或磨损;
若发现漏电或异味,应立即断电并通知维修人员;
不得私自更改电气连接或替换非原厂零件。
CO₂ 属于惰性气体,但浓度过高会造成窒息风险;
安装场所应设置 CO₂ 报警器或排风系统;
使用气瓶时,需避免阳光直射及高温环境;
每次更换气瓶后应重新检查气密性。
加热系统工作时,外壳温度可能升高,应避免直接触摸背部区域;
清洁或维护前务必关闭电源并等待冷却;
水套温度较高,排水或加水操作需佩戴防护手套。
禁止在箱内放置易燃或挥发性化学品;
清洗时仅使用无腐蚀中性清洁剂;
定期灭菌或紫外照射时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
若发生样品污染,应立即停机清洁并高温消毒。
检查温度、CO₂ 浓度、湿度指示;
检查门封条与视窗玻璃是否结露;
确认报警状态正常;
检查水位与气压指示。
清洁内腔与水盘,防止微生物生长;
检查 HEPA 过滤器和进气口洁净度;
检查外部连接管路是否老化;
校准温度与 CO₂ 传感器。
排放并更换水套水;
检查加热元件、电路连接与传感器稳定性;
验证温度均匀性、恢复性能;
更新校准记录与维护档案。
问题现象 | 可能原因 | 解决措施 |
---|---|---|
加热异常或温度不升 | 电源接线错误、加热器损坏 | 检查线路或更换加热元件 |
CO₂ 浓度不稳定 | 气路泄漏或减压阀设定错误 | 检查接口并重新调节压力 |
门体无法密封 | 地面不平、门铰链松动 | 调平设备、紧固铰链 |
视窗冷凝 | 室温过低或门加热未启动 | 调整环境或检查门加热 |
报警频繁 | 环境干扰、电源波动 | 增设稳压器或调整报警阈值 |
初期运行 24 小时 内不得放入样品,用以确认温度和 CO₂ 的稳定性;
每次停机超过两周 后重新注水并校准;
长期运行中 建议每 6 个月由专业技术人员执行维护与验证;
移动位置后 必须重新调平并进行气密性检测;
环境变化时(例如实验室装修或新增大型设备)应重新评估安装条件。
为确保安装符合规范,实验室应建立完整的安装与运行记录体系:
《设备安装验收记录表》:记录日期、操作人、检测数据与结论;
《环境监测报告》:包括温湿度、气压、电源质量等;
《CO₂ 供气系统记录》:包含气源纯度、压力设定、检漏情况;
《水套维护日志》:包括注水、更换、清洁日期;
《校准与验证档案》:记录各项性能验证数据。
所有记录应长期保存,便于追溯与质量管理。
赛默飞培养箱 3111 的安装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涵盖环境、供电、供气、水套、调平及验证多个环节。
只有严格遵循安装规范,才能保证设备在后续运行中保持稳定温度、精准 CO₂ 控制及理想湿度环境,从而为细胞培养实验提供可靠支持。
正确的安装不仅关系到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和精确性,也直接影响设备寿命与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在执行安装任务时,应始终秉持“规范、记录、验证”的原则:
规范 是操作标准化的基础;
记录 是设备追溯与质量体系的依据;
验证 是确保性能达标的关键。
通过科学安装与持续维护,赛默飞 3111 型培养箱可长期稳定运行,为科研与生产提供高质量、可控的细胞培养环境。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