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 Forma II 系列水套式二氧化碳培养箱 3111 型是一款高精度细胞与组织培养设备。该型号采用三层壁水套加热结构,配备热导式 CO₂ 传感器与微处理器控制系统,具备良好的温度稳定性、湿度保持能力及环境均匀性。其适用于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干细胞研究、药物筛选、组织工程、病毒载体实验等多种科研与临床应用。
为了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地运行,操作人员必须熟悉 3111 型的结构组成、运行原理及正确操作流程。本指南系统阐述设备的使用方法、运行设置、常规维护、故障排查及安全注意事项,为实验室规范管理提供参考。
3111 型培养箱为水套式恒温系统,由外壳、水套层、内腔体、门体、控制面板及气体管路系统组成。
外壳:采用钢板喷涂结构,具备耐腐蚀与保温性能。
水套层:位于外壳与内腔之间,注入蒸馏水作为热缓冲介质,用于维持温度稳定。
内腔体:由镜面不锈钢制成,内部设有可调搁板与蒸发水盘。
门体:双层结构,外门保温,内门为钢化玻璃带加热功能,防止冷凝。
控制系统:采用微处理器数字控制,可调节温度、CO₂ 浓度与报警阈值。
气路系统:负责从外部气瓶输入 CO₂ 并调节至设定浓度。
水套加热系统
内部加热元件对水套加热,通过热传导实现温度均匀分布,避免快速波动。
热导式 CO₂ 传感器
采用热导检测原理,根据气体导热率差异计算 CO₂ 浓度,响应迅速、校准方便。
湿度调节系统
通过底部水盘自然蒸发实现高湿度环境,可维持相对湿度 90% 以上,减少培养液蒸发。
安全保护功能
配有超温保护回路与报警系统,当温度或气体异常时自动切断加热,提示操作员排查。
人机界面
面板集成数码显示屏与按键,可设定、校准与读取温度和气体浓度参数。
在正式运行前,确保培养箱已按要求安装。实验室环境应满足以下条件:
环境温度:18–28 ℃,湿度 40–60%;
地面平整稳固,设备调平后无晃动;
背部与墙面保持 15 cm 以上间距;
电源电压 230 V ±10%,具备接地保护;
CO₂ 气瓶连接正确,减压阀输出压力约 0.05–0.1 MPa;
水套已注满去离子水,无气泡残留;
内腔及搁板清洁干净,无残留物。
清洁内腔:
使用 70% 乙醇或中性消毒剂擦拭腔体及搁板,晾干后装回。
水盘加水:
向底部水盘加入去离子水至 2/3 深度,用于提供湿度。
气源连接:
检查气路连接是否紧密;打开 CO₂ 气瓶,观察压力表变化,确保无泄漏。
开机前检查:
确认电源、保险丝、气体阀门及水位状态正常。
打开电源开关,控制面板点亮;
系统自检完成后,显示当前温度与 CO₂ 浓度;
检查报警指示灯,若无报警即表示运行正常;
按键进入设定菜单,输入目标温度与 CO₂ 设定值;
按确认键保存设置,系统开始自动加热与供气。
按下 “TEMP” 键,显示当前设定温度;
使用 “▲”“▼” 键调整至目标值(一般为 37.0 ℃);
按 “ENTER” 键确认;
系统自动调节加热功率维持设定值。
按下 “CO₂” 键,进入浓度设定界面;
设定值常规为 5.0%;
调整后按 “ENTER” 保存,设备自动控制进气;
CO₂ 传感器开始监测并维持平衡。
按 “ALM” 键进入报警菜单,可设置温度或 CO₂ 上下限;
超限后设备会发出声光报警并显示故障代码。
正常运行时,面板实时显示温度与 CO₂ 浓度;
若开门取样,系统自动检测温度下降并进行补偿;
打开门后应尽量在 30 秒内完成操作并关闭;
门关闭后,温度一般在 10–15 分钟内恢复至稳定状态。
若短期停用(1–3 天):
保持电源与气源关闭;
保留水套水与水盘水;
门保持半开以防霉变。
若长期停机(>15 天):
放尽水套水并彻底晾干;
清洁内腔与搁板;
切断电源与气源。
样品应均匀分布,避免遮挡空气流通;
不同实验分区放置,防止交叉污染;
培养瓶盖松紧适度,确保气体交换;
避免将培养液直接泼溅至水盘或箱底。
开门前先降低操作频率,集中完成取样任务;
开门时间不宜超过 1 分钟;
关闭后确认门体密封条贴合良好;
若频繁开门,湿度和 CO₂ 浓度需重新稳定,建议间隔 30 分钟以上再开第二次。
保持水盘中液面稳定,每周检查一次;
若使用时间较长或发现沉淀,应更换蒸馏水;
实验环境温差过大时,可适当调节设定温度以平衡箱内外变化。
气瓶压力低于 0.3 MPa 时应及时更换;
更换气瓶前关闭设备进气阀;
新气瓶接入后先排气 2–3 秒,以清除杂质;
定期(建议每 6 个月)对 CO₂ 传感器进行校准,保持准确性。
放置经认证的标准温度计于箱内中心;
稳定运行 2 小时后,记录显示温度与实测值;
若偏差大于 ±0.3 ℃,进入“CAL TEMP”菜单;
输入修正值(显示值 - 实测值),按确认保存;
再次测量,确保误差在 ±0.1 ℃ 内。
关闭气源,设定 CO₂ 为 0%,等待浓度降至零;
使用 CO₂ 标准气体(5.0% ±0.1%)通入设备;
当传感器读数稳定后,进入“CO₂ CAL”菜单;
输入标准浓度值并确认;
校准完成后恢复正常运行。
确认温度与 CO₂ 显示正常;
检查水位、水盘及门体密封;
观察报警指示灯;
记录运行参数。
使用无腐蚀清洁液擦拭内腔与搁板;
排空并清洗水盘;
检查视窗加热是否工作正常;
检查进气过滤器是否堵塞。
检查门封条有无老化或变形;
清洁外壳与控制面板;
校对温度与 CO₂ 精度;
检查气管接口密封。
更换 HEPA 过滤器(若有配置);
排空水套并更换蒸馏水;
校准传感器系统;
检查电源线与接地电阻。
电气安全
禁止湿手操作电源开关;
遇到短路或烧焦气味,应立即断电检查;
不得自行改动线路。
气体安全
CO₂ 属惰性气体,浓度过高会导致缺氧;
实验室应安装 CO₂ 浓度报警器;
气瓶固定牢固,避免倒置。
热安全
工作状态下,内腔温度较高,取放物品需佩戴防护手套;
清洁时应断电并待温度降至室温。
化学防护
禁止在箱内使用挥发性溶剂或腐蚀性气体;
清洁剂应选用中性配方,避免损坏不锈钢表面。
生物安全
使用前后需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若发生样品污染,应停机并高温灭菌或更换过滤系统。
现象 | 可能原因 | 处理方法 |
---|---|---|
温度上升缓慢 | 水套液位不足;加热元件老化 | 补水或检修加热器 |
CO₂ 浓度不稳定 | 气路泄漏或传感器失准 | 检查气管、重新校准 |
内门结露 | 视窗加热异常或湿度过高 | 检查门加热电路 |
温度偏差大 | 传感器漂移或PID参数异常 | 执行温度校准或重置控制系统 |
报警频繁 | 设定值过低或环境波动大 | 调整报警阈值,保持环境稳定 |
门体密封不严 | 门封条老化 | 更换密封条 |
湿度不足 | 水盘缺水 | 补充去离子水 |
关闭电源与气源;
排尽水套内蒸馏水并擦干;
移除水盘并彻底晾干;
清洁腔体、搁板、密封条;
门保持半开通风状态,防霉防潮。
检查电源与气源接口;
注入新鲜蒸馏水至标准液位;
开机并设定温度 37 ℃、CO₂ 5%;
空载运行 12–24 小时;
检查温度与浓度稳定性后再放入样品。
建立设备运行日志有助于质量追溯和故障分析,建议记录内容包括:
日期与操作人姓名;
启停机时间;
温度与 CO₂ 实时读数;
报警记录与处理结果;
清洁、维护与校准日期;
气瓶更换时间与压力数据。
记录应妥善保存,周期性复核,确保设备符合实验室管理体系(如 GLP、GMP、ISO 13485 等)要求。
运行初期应进行系统稳定性验证,以确定温度与气体恢复速度。
避免频繁开关机,连续运行性能更稳定。
样品间距保持 ≥ 2 cm,促进气流循环。
建议在环境温度恒定区域使用,以减少系统负载。
每 6 个月由专业技术人员执行全面校准与性能检测。
赛默飞 3111 型 CO₂ 培养箱以其水套加热结构、热导式 CO₂ 控制与优异的温度稳定性,在生命科学研究与临床实验中长期保持良好口碑。
正确的操作流程与规范化维护,是保障其性能和实验准确性的关键。
操作者应遵循以下核心原则:
正确启动与停机——避免频繁通断电,防止内部系统应力损伤;
精确校准与监测——确保温度与 CO₂ 读数真实可靠;
定期维护与清洁——保持腔体洁净与湿度稳定;
安全操作与记录——减少风险、实现全程可追溯。
通过科学操作与持续管理,赛默飞 3111 型培养箱能在各类细胞培养实验中提供高效、恒定、无污染的环境支持,为科研与生产提供可靠保障。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