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Thermo Fisher Scientific)3111 型水套式二氧化碳培养箱是一款高精度恒温设备,广泛用于细胞培养、组织工程、药物筛选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其核心性能指标之一是温度控制精度与稳定性。由于设备长期运行或环境波动,温度传感器及控制系统可能出现微小漂移,从而导致显示值与实际温度之间产生偏差。
温度校准(Temperature Calibration)是确保培养箱工作准确性的关键环节。通过使用经认证的标准温度计或铂电阻探头测量箱内实际温度,并与显示值对比修正,可保证设备处于正确的控制状态。
本指南旨在系统介绍 3111 型培养箱温度校准的理论原理、操作流程、误差分析与维护管理,帮助实验室建立科学的校准体系,确保实验条件的可重复性与数据的可靠性。
3111 型采用三层壁水套加热系统。外壁与内腔之间形成封闭水层,内置加热器通过水体加热实现均匀的热分布。水具有较大的热容量,可起到缓冲作用,减少外界温度波动的影响,从而实现稳定的恒温环境。
这种结构的优势在于:
温度波动极小:水层可吸收短时温度冲击;
断电后温度缓降:可延迟样品受冷;
加热均匀:避免局部热点或冷区。
培养箱内部设有两支温度探头:
主传感器(Control Sensor):实时监测空气温度,向控制系统反馈信号;
安全传感器(Safety Sensor):独立于主系统,用于超温保护。
控制系统采用 PID 算法调节加热功率,使箱内温度迅速达到设定值并保持稳定。当主传感器老化或环境干扰时,显示温度可能与真实值不符,因此需要定期校准。
消除显示值与实际温度的偏差;
保证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确认传感器与控制电路的灵敏度;
提供质量追溯依据,符合 GLP、GMP 等体系要求。
室温应保持在 20–25 ℃,相对湿度 40–60%;
避免气流、阳光直射或空调出风干扰;
电源电压稳定,波动不超过 ±5%;
校准期间不得频繁开门,以防温度波动。
培养箱通电并预热 12 小时以上;
温度设定为常用值(通常为 37.0 ℃);
水套水位充足,水温稳定;
CO₂ 功能关闭(防止气流影响热分布);
腔体内不放样品,仅放温度探头。
标准温度计或探头
建议使用经国家计量认证的铂电阻温度计(Pt100)或高精度数字温度计;
精度要求不低于 ±0.05 ℃;
定期送检并具备溯源证书。
数据记录装置
可选配数据采集系统,用于连续监测;
也可人工记录稳定阶段的温度。
探头固定装置
不锈钢支架或悬挂夹具,确保探头悬空,不接触壁面或搁板。
辅助工具
绝缘手套、酒精棉、螺丝刀等。
温度校准通常在 37.0 ℃ 设定点进行,因为这是细胞培养最常用的温度,代表系统性能的典型状态。
如需全面验证,也可在 33 ℃、40 ℃ 等点执行多点校准,以评估系统线性。
为验证箱体温度均匀性,通常设置 5 个测点:
上层左侧;
上层右侧;
中心位置;
下层左侧;
下层右侧。
其中中心点用于校准主传感器,其他位置用于评估温度分布均匀性。
启动培养箱并设定目标温度(如 37 ℃);
关闭外门,运行至少 2 小时;
通过观察温度波动值确认系统稳定(波动范围 ≤ ±0.1 ℃)。
打开外门,将标准探头放置于腔体中央;
保持探头悬空,距离壁面与搁板至少 5 cm;
若评估均匀性,则在五个测点布置探头;
关闭门体,等待 30–60 分钟使系统再次稳定。
记录培养箱显示温度(T₁);
同时记录标准探头温度(T₂);
在稳定状态下连续测量 3–5 次,每次间隔 10 分钟;
计算平均值:
ΔT=T1−T2\Delta T = T₁ - T₂ΔT=T1−T2
若 ΔT ≠ 0,说明系统存在偏差。
进入控制面板的 Calibration / Adjust 菜单;
输入修正值为 ΔT 的相反数(即若显示高于实际,则输入负值);
保存设定,退出菜单;
系统重新启动温控程序,并自动应用补偿系数。
例如:
显示温度 37.4 ℃,标准温度 37.0 ℃,ΔT = +0.4 ℃,应输入 -0.4 ℃ 修正值。
再次运行 1 小时,使温度重新稳定;
重复测量 T₁ 与 T₂;
若差值在 ±0.1 ℃ 内,即校准成功;
若仍超出范围,应检查传感器状态或重复操作。
温度校准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误差,应逐项识别与排除。
误差类型 | 产生原因 | 影响 | 校正方法 |
---|---|---|---|
探头放置误差 | 探头接触金属或靠近加热源 | 实测温度偏高 | 保持探头悬空 |
环境波动 | 室温变化或开门频繁 | 数据不稳定 | 稳定环境,减少开门 |
仪表误差 | 标准温度计未校验 | 测量失真 | 使用溯源标准 |
传感器漂移 | 长期使用老化 | 显示偏差累积 | 定期校准或更换 |
水套水位不足 | 热量传导异常 | 局部温差 | 补充蒸馏水 |
PID 参数漂移 | 控制系统调整不当 | 过冲或滞后 | 恢复出厂设定 |
电源波动 | 电压不稳 | 温度周期性波动 | 使用稳压电源 |
时间 | 显示温度 (℃) | 标准温度 (℃) | 差值 ΔT (℃) | 修正值 (℃) | 操作人 |
---|---|---|---|---|---|
09:00 | 37.0 | 36.6 | +0.4 | -0.4 | 张某 |
10:00 | 37.0 | 36.98 | +0.02 | - | 张某 |
11:00 | 37.0 | 37.01 | -0.01 | - | 张某 |
项目 | 合格标准 |
---|---|
校准后偏差 | ≤ ±0.1 ℃ |
均匀性差值 | ≤ ±0.3 ℃ |
稳定性(24h 波动) | ≤ ±0.2 ℃ |
若所有指标符合要求,则温度校准有效;否则应重新执行。
校准完成后应形成正式报告,内容包括:
设备型号、编号与序列号;
校准日期与人员签名;
仪器编号与精度说明;
校准数据表与修正值;
校准后结果与结论。
报告存档周期不低于两年,以便质量追溯。
校准完成后,应进行温度性能验证,确保整体温场一致。
同时测量 5 个布点温度;
计算最大与最小值差;
若差 ≤ ±0.3 ℃,则判定均匀性良好;
若超标,检查气流循环或水套水量。
在 37 ℃ 条件下连续记录 24 小时;
计算波动范围:
波动幅度=最高温−最低温\text{波动幅度} = \text{最高温} - \text{最低温}波动幅度=最高温−最低温
若 ≤ ±0.2 ℃,说明系统稳定;
若波动过大,应检查 PID 参数或传感器漂移。
使用强度 | 校准周期 |
---|---|
连续运行(每天使用) | 每 6 个月一次 |
中度使用(每周 3–5 天) | 每 9–12 个月一次 |
长期停机后重新启用 | 启用前必须校准 |
高温灭菌或更换部件后 | 操作后立即校准 |
保持水套水位充足,防止干烧;
避免频繁开门,减少温度冲击;
每月检查传感器插头与接线;
若发现温度显示异常,应暂停实验并立即复测;
使用稳压电源,确保供电质量。
校准前必须切断 CO₂ 供气,防止误喷气;
操作探头时避免接触加热元件,防止烫伤;
加水或排水时需断电操作;
不得在带电状态下打开控制面板;
标准探头校准完成后应立即拔出并妥善保存;
校准期间禁止放置细胞样品;
校准记录需由两人复核,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问题表现 | 可能原因 | 解决措施 |
---|---|---|
校准后仍偏差 | 输入修正值方向错误 | 重新计算修正值并重新输入 |
温度显示跳动 | 探头接触不良 | 重新插紧连接端口 |
校准值无法保存 | 控制板存储单元故障 | 断电重启或联系售后更换 |
温度波动大 | 水套气泡、液位不足 | 排气并补水至标准线 |
运行温度上升缓慢 | 加热器功率不足或电压不稳 | 检查电源及加热元件 |
传感器漂移频繁 | 长期高温运行导致老化 | 更换温度探头 |
实验室应建立标准操作程序(SOP),明确以下内容:
校准周期与责任人;
使用仪器的型号与编号;
数据记录与报告格式;
偏差处理流程与判定标准;
设备档案与维护记录。
为保证内部校准结果可靠,可每 1–2 年邀请第三方计量机构进行交叉验证。
外部比对可检测内部标准仪器是否稳定,也有助于满足质量体系审查要求。
在细胞实验中,温度误差即使微小,也可能显著影响细胞代谢活性。
例如:
当培养温度高出 0.5 ℃,细胞增殖速率可能上升 5–10%,但代谢失衡;
当温度低于标准值 0.5 ℃,细胞周期延长、蛋白表达受抑。
因此,校准不仅是设备维护行为,更是保证实验重复性、统计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校准精度越高,实验结果的可比性与可信度越强。
假设实验室在 37 ℃ 条件下进行校准,测得如下数据:
位置 | 标准温度 (℃) | 显示温度 (℃) | 偏差 (℃) |
---|---|---|---|
上左 | 36.8 | 37.1 | +0.3 |
上右 | 36.9 | 37.1 | +0.2 |
中心 | 37.0 | 37.4 | +0.4 |
下左 | 36.9 | 37.2 | +0.3 |
下右 | 37.0 | 37.3 | +0.3 |
平均偏差为 +0.3 ℃,则修正值应输入 -0.3 ℃。
复测后差值减至 ±0.05 ℃,表明校准成功。
完成校准后,建议执行以下验证项目:
稳态验证:
在设定温度下连续监测 4 小时,波动 ≤ ±0.1 ℃。
均匀性验证:
五点温差 ≤ ±0.3 ℃。
恢复性能验证:
打开箱门 1 分钟后,温度恢复至设定值时间 ≤ 15 分钟。
超温保护验证:
手动提高设定值 2 ℃,观察系统报警是否触发。
验证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常使用。
随着实验室自动化的发展,温度校准正趋向智能化与可追溯化:
智能探头系统:自动识别、数据上传、误差补偿;
云端记录:自动生成电子报告;
远程监控:实时曲线显示与预警;
自校准算法:设备内置基准热敏元件实现周期性自检。
3111 型虽为传统结构,但通过加装数字采集模块或外接智能温度计,也能实现数据自动记录与校准优化。
赛默飞培养箱 3111 的温度校准是保证实验精度、样品安全和设备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通过科学的操作流程、规范的记录体系和周期性的验证维护,可有效延长设备寿命,确保长期运行稳定。
校准工作不只是一次调整,更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建立完善的温度校准制度,才能让培养环境真正可控、可追溯、可验证,为科研与生产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