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的 Wellwash 1x12 洗板机是一款广泛应用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细胞培养相关实验以及其他微孔板清洗场景的高效自动化设备。其设计核心是提供稳定、快速、可重复的洗涤过程,从而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Wellwash 1x12 采用 12 通道并列清洗,适用于标准 96 孔微孔板,操作简便,适合常规实验室长期使用。
在日常操作中,许多实验结果的差异往往源自洗板环节的细微不一致。因此,掌握 Wellwash 1x12 的使用技巧,能够帮助实验人员在节约时间的同时,最大化地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
确认设备连接电源稳定,避免与高功率电器共用插座,以防电压波动。
检查废液瓶和清洗液瓶是否正确放置,确保管路连接紧密无漏液。
建议使用新鲜配制的 PBS、Tris 缓冲液或含 0.05% Tween-20 的洗液。
避免使用含有沉淀或粘度过高的液体,以防堵塞管路。
清洗液需过滤或至少静置去除颗粒,减少喷针堵塞概率。
在开始清洗前,确认微孔板底部无裂痕,孔内液体体积适中。
若样品液体黏稠,建议提前用少量缓冲液稀释,避免残液残留。
打开电源开关,设备会自动进行自检和校准。
等待屏幕显示进入待机界面,确认系统状态正常。
Wellwash 1x12 可预设多种洗涤程序,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全洗”“部分洗”或“循环洗”等模式。
建议提前保存常用程序参数,如进液量、吸液时间、浸泡时间、循环次数等,以便快速调用。
初次使用或更换洗液时,需进行系统排气操作,以避免管路内残留空气导致液体喷出不均匀。
注液速度过快可能导致液体冲击孔壁,造成细胞脱落;速度过慢则可能洗涤不充分。
一般建议设置中等流速,并结合实验类型进行调整。
吸液针头需紧贴孔底但不产生划痕,避免残液过多。
可在程序中设置“吸液后延迟”,确保液滴完全被吸出。
对于 ELISA,适度延长浸泡时间有助于彻底去除未结合物。
若实验室条件允许,可搭配振荡器增强洗涤效果。
常规 ELISA 一般设置 3-5 次清洗;对于背景高或非特异性结合强的实验,可适度增加。
避免过度清洗,以免造成样品或固定物丢失。
每次实验结束后,用去离子水或纯水清洗管路 2-3 次,以防缓冲液结晶。
废液瓶及时清空并冲洗,避免细菌滋生或盐析堆积。
每周检查针头是否堵塞,必要时用超声波清洗。
每月检查管路密封性,防止老化漏液。
定期更换过滤装置和密封圈,延长设备寿命。
若长期停机,应先用去离子水冲洗,再注入少量 70% 酒精作为防腐液,避免藻类和细菌污染。
检查是否有空气进入管路,重新排气。
检查清洗液是否足够,瓶盖通气孔是否畅通。
检查吸液针头位置是否正确,调整高度。
增加吸液时间或延迟设置。
若液体无法顺畅流动,可能因沉淀或结晶堵塞,可拆卸针头清洗。
建议定期过滤清洗液,避免颗粒物进入系统。
可能因洗涤不彻底或交叉污染,应增加清洗次数并确认吸液针无残留。
在高灵敏度检测中,洗涤的精确性尤为重要,可适当延长浸泡。
在细胞培养清洗中,应降低冲刷强度,保护细胞附着。
建立清洗程序标准操作规程(SOP),保证所有实验人员使用一致参数。
建议设立“洗板机使用记录本”,记录清洗液种类、程序参数及维护情况。
新手操作时可在空板上进行测试,熟悉吸液、注液节奏。
有经验的实验人员可根据不同试剂盒说明书,调整至最佳程序。
操作过程中避免洗液接触皮肤,若不慎溅出,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废液瓶内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倾倒时需符合实验室废液处理规范。
定期检查电源与管路,避免液体渗漏引发短路。
批量清洗管理
合理安排实验顺序,集中清洗多块板,减少开关机次数。
合理配液
根据实验数量计算清洗液体积,既避免浪费,又保证充足。
搭配检测设备
Wellwash 1x12 常与酶标仪配套使用,建议在清洗完成后立即读取,减少孔内残留对信号的影响。
赛默飞 Wellwash 1x12 洗板机以其稳定的性能和灵活的操作,为实验室 ELISA 和微孔板类实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掌握其使用技巧,不仅能提高数据的准确性,还能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护成本。通过合理设定参数、规范清洁维护、积累操作经验,实验人员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该设备的优势,为科研和检测工作提供坚实支撑。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