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洗板机 Wellwash 1x12 是一款高效、精密的酶标板清洗仪器,广泛应用于免疫学实验、ELISA 检测、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医学实验室日常工作。该设备可实现对酶标板孔内液体的快速、均匀清洗,以减少残留物和背景干扰,从而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与重复性。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必须严格遵循标准化操作规程。本文将从 基本要求、准备工作、操作步骤、模式设置、安全注意、维护保养、常见问题及附加说明 等方面详细介绍。
适用人员
仅限经过培训并熟悉实验室操作规程的人员使用。
操作人员需了解酶标清洗的基本原理及设备构造。
实验环境
室温保持在 15–30℃,湿度不高于 70%。
避免阳光直射与高粉尘环境。
设备应置于稳固、干燥、平整的实验台上。
电源与安全
电源电压应与设备铭牌一致。
电源接地良好,避免使用损坏的电缆或插头。
操作过程中禁止随意插拔电源。
在操作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准备和检查:
检查设备状态
确认电源指示灯正常。
查看针头是否完整、未弯曲。
确认酶标板托盘清洁且安装到位。
液体准备
供液瓶中加入新鲜清洗缓冲液(如 PBS)。
废液瓶清空,避免清洗过程中废液回流。
确保供液管与废液管连接牢固。
软件与程序
启动设备,进入操作界面。
检查预设程序是否符合实验需求。
若需新建程序,提前编辑参数。
打开电源开关,设备自动进入自检模式。
检查显示屏是否正常显示,泵运转是否平稳。
自检完成后,方可进入操作状态。
将待清洗的酶标板放入托架。
确认板子固定,不会在运行中移位。
整板清洗:适用于标准 ELISA 板。
条带清洗:适合部分实验,仅对指定条带操作。
单孔清洗:用于特殊需求的单孔精细清洗。
浸泡模式:在注液后停留一段时间,提高去除能力。
注液体积:一般设定 300–400 μL/孔。
注液速度:中等速度,避免液体飞溅。
吸液次数:通常 2–4 次,根据需求调整。
浸泡时间:常设 30 秒至 2 分钟。
循环次数:一般 3–5 次。
确认参数后按下启动键。
设备依次完成注液、浸泡、吸液步骤。
运行过程中避免移动设备或触碰针头。
程序完成后,取出酶标板。
检查残液情况,必要时进行补充吸液。
关闭程序并退出操作界面。
整板模式
适合大部分标准实验。
确保每孔均匀清洗,减少背景信号。
条带模式
节约试剂,缩短时间。
在部分实验中可灵活应用。
单孔模式
针对异常孔或需要特殊处理的孔位。
避免对整个板子进行无必要的重复清洗。
浸泡模式
处理顽固性残留物效果显著。
适用于背景值过高的实验优化。
操作安全
操作时佩戴实验服和手套。
避免清洗液接触皮肤和眼睛。
设备保护
禁止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随意开关盖子。
避免使用腐蚀性强或粘稠度过高的溶液。
电气安全
不得在潮湿环境下操作。
停机前应先退出程序,再关闭电源。
日常维护
每次使用后用去离子水清洗管路。
确保废液瓶及时清理。
擦拭设备外表,保持清洁。
定期维护
每周进行一次深度清洗,防止结晶堵塞。
每月检查泵管、针头及托架。
定期校准注液体积与针头高度。
长期停机保养
用纯水彻底冲洗后注入保护液。
存放于干燥、通风环境中。
洗不干净
检查注液体积是否不足。
增加循环次数或延长浸泡时间。
残液过多
调整吸液针高度。
增加吸液次数。
交叉污染
降低注液速度和压力。
检查针头是否偏移。
程序运行异常
确认参数保存完整。
必要时恢复默认设置。
性能验证
定期用对照实验验证清洗效果。
保证设备长期处于最佳状态。
记录与追踪
建立操作日志,记录每次操作的参数与结果。
出现问题时可追溯操作过程。
培训与考核
新员工必须通过培训和考核方可独立操作。
定期进行复训,更新操作知识。
赛默飞洗板机 Wellwash 1x12 的操作规程不仅仅是设备使用的说明,更是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保障。从 基本要求、准备、操作步骤、模式设置、安全注意、维护保养到问题处理,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执行。只有做到规范操作与科学维护,才能充分发挥设备性能,提升实验室整体效率,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与可重复。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