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中,酶标检测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分析方法。洗板环节是其中的关键步骤之一,直接影响后续显色反应的准确性。为了减少人为操作差异,提高清洗的效率与稳定性,赛默飞Wellwash 1x8洗板机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实验室。本运行流程文件旨在为实验人员提供一份系统、详尽的操作指引,帮助使用者在标准化条件下顺利完成清洗任务。
设备应置于干燥稳固的实验台面,保持周围整洁。避免将仪器放置在高温或直射光下,同时保持空气流通,避免灰尘过多。
在运行前确认电源电压与仪器铭牌要求相符,并且电源插座有良好接地。建议使用独立电源插座,避免因其他设备负荷波动造成电压不稳。
清洗液需根据实验要求配置,一般为缓冲盐溶液。液体应新鲜、澄清并经过滤处理,防止微粒或气泡堵塞管道。废液瓶需保持空置状态,进液瓶需装入足够的清洗液。
需提前完成反应步骤的酶标板,并确认板体完整无损。表面不得有油污或其他污染物,以免影响液体分配均匀性。
开机后,Wellwash 1x8会进行自检,包括泵阀动作、液位感应和管路压力监测。若发现异常,必须先解决问题再进入后续运行流程。
打开电源开关,等待屏幕点亮并显示主界面。此时系统会自动初始化,检查泵阀、液位和通道状态。若检测顺利,主菜单将进入待机状态,用户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通过操作面板进入程序设定界面,依次调整以下参数:
清洗次数: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次数,一般设定2至5次。
进液体积:根据微孔板规格设置常用体积,通常为300微升至400微升。
浸泡时间:在需要时可加入停留步骤,一般10至30秒。
吸液模式:选择单点吸液或双点吸液,确保残液尽量减少。
震荡方式:根据实验灵敏度选择轻度震荡或中度震荡,以提高洗涤均匀性。
设定完成后可保存为程序,便于后续重复调用。
将准备好的酶标板放置在承载平台上,确保方向正确。平台设有定位装置,应确认板体与定位点吻合,以保证吸液针对准孔位。
在主界面选择所需程序,按下启动键。系统会依次执行进液、浸泡、震荡和排液步骤。整个过程由泵阀系统精确控制,保证进液速度均匀、吸液彻底。
运行过程中,屏幕会显示进度条和当前步骤。若出现报警或中断提示,应立即停止程序,检查进液瓶、废液瓶或管路。
若提示进液不足,应及时补充。
若提示废液瓶满,应立即清空并重新连接。
若发生压力异常,应检查是否存在气泡或管路堵塞。
程序结束后,设备会发出提示音,显示完成状态。此时可以取出清洗后的酶标板,进入后续的显色或检测步骤。
进液体积:350微升
清洗次数:3次
吸液方式:双点吸液
浸泡:无
适用于常规ELISA检测。
进液体积:400微升
清洗次数:5次
浸泡时间:30秒
震荡:中度
用于高背景或粘性较强的实验。
进液体积:300微升
清洗次数:2次
浸泡:无
吸液方式:单点
适用于样品量大、检测灵敏度要求不高的批量实验。
根据实际实验需求,用户可编程设定。例如在两次冲洗之间切换不同缓冲液,或在部分步骤增加长时间浸泡,以满足特殊实验要求。
运行过程中不得随意移动酶标板,防止液体溢出。
若液体吸取不均,需检查吸液针是否堵塞。
使用不同清洗液时,必须在程序之间切换时冲洗管路,以防交叉污染。
运行结束后应立即清空废液瓶,防止溢出或滋生细菌。
遇到停电或突然中断时,应关闭电源,重新启动后执行管路冲洗。
每日实验结束后,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冲洗进液系统,防止盐分结晶。
及时清理废液瓶中的液体,按照实验室废液处理规定执行。
定期使用清洁液浸泡吸液针,避免蛋白质残留堵塞。
每月检查泵体和阀门是否正常,若有老化应及时更换。
定期检查电源接口、显示屏、操作面板和传感器,保证仪器长期稳定。
进液不足:检查进液瓶液位,若正常则可能为管路堵塞,应排气或更换管路。
吸液残留明显:重新校准吸液针高度或更换密封垫圈。
清洗不均匀:检查分配头是否有堵塞,必要时进行超声波清洗。
运行噪音大:多为泵体磨损或空气进入,应及时检修。
显示报警代码:根据用户手册查找错误代码,按提示操作。
实验操作人员需穿戴实验服、手套和护目镜。
在清洗液准备和废液处理时,需遵循实验室化学品管理规定。
遇到液体溅出时,应立即擦拭并保持表面干燥。
定期进行电气安全检测,确保无漏电隐患。
赛默飞Wellwash 1x8洗板机在实验室操作中为用户提供了高效、稳定的清洗流程。通过标准化的运行步骤,可以显著提升检测的可靠性。正确的运行不仅依赖于前期准备和参数设定,还需要实验人员在运行中保持监控,并在结束后进行完善的清洁与维护。熟悉并遵循以上流程,能够保证实验质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并减少因操作不当带来的实验误差。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