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 Wellwash 1x12 洗板机是一款为免疫学检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细胞学和核酸检测而设计的自动化设备。它能够通过精确的清洗步骤,有效去除未结合的分子或杂质,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和重复性。本指南旨在为实验人员提供全面的操作方法与维护要点,帮助用户熟练掌握该设备的使用,提高实验效率和数据可靠性。
实验环境要求
将设备放置于稳固、平整的实验台面。
避免靠近强烈震动、直射阳光或高湿度区域。
确保周围环境洁净,以防止粉尘或杂质进入液路系统。
电源与接口检查
电源电压需符合设备标注的标准。
确保电源线与插座接触良好。
若使用外部真空泵,应确认管路连接牢固无漏气。
液路系统检查
检查清洗液瓶中液体是否充足。
确认废液瓶已清空并安装好防溢阀。
管路内不得有明显气泡或堵塞。
微孔板与耗材准备
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 96 孔酶标板。
根据实验需要配置缓冲液或专用清洗液。
建议过滤溶液,避免颗粒堵塞喷针。
开机与初始化
打开电源开关,设备进入自检模式。
屏幕显示主界面后,确认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实验参数设置
清洗次数:通常为 3–5 次,可根据实验需求调整。
加液体积:50–500 μL 之间,需与反应体系匹配。
浸泡时间:部分实验需要停留 30–60 秒,以溶解非特异结合物。
吸液高度:调节喷针下探深度,避免破坏孔底固定物质。
放置微孔板
将 96 孔板正确放置在承载平台上。
确保方向一致,避免因孔位错位而导致实验失败。
自动清洗步骤
加液:喷针均匀注入清洗液。
浸泡:液体在孔中停留设定时间。
抽液:真空系统启动,残液被吸出。
重复循环:根据设定程序自动完成多次清洗。
完成与取板
系统提示清洗完成后,平台自动归位。
小心取出微孔板,避免液体残留滴落。
ELISA 实验清洗模式
设定三次冲洗,每次 300 μL,吸液后短暂停留。
适合去除未结合的酶标抗体,提高信噪比。
细胞实验清洗模式
使用温和吸液强度,避免细胞脱落。
建议采用低压模式,减少对细胞单层的干扰。
快速冲洗模式
适合常规预清洗或板面清理,通常 1–2 次循环即可。
长时间浸泡模式
针对高背景反应实验,可设置长时间停留,以彻底去除非特异性结合。
清洗液选择
应根据实验体系选择适当缓冲液,如 PBS 或 TBS。
避免使用含高浓度盐或黏稠溶液,以免损坏喷头。
吸液高度调节
过深可能损坏孔底固定层,过浅则残液过多。
建议预先测试并记录适合的高度参数。
残液控制
残液体积过大会稀释下一步试剂。
通过增加吸液时间或优化真空压力来改善。
防止交叉污染
定期冲洗管路,避免不同实验之间的残留液互相影响。
必要时使用含去污剂的清洗液进行彻底清洁。
日常维护
实验完成后,用去离子水冲洗管路 3–5 分钟。
废液瓶及时倒空,防止滋生细菌。
擦拭外壳,保持设备表面洁净。
定期维护
每周检查喷头有无堵塞,必要时拆下浸泡清洗。
每月检查管路密封性,防止空气进入。
每季度更换或清理过滤器,确保液路畅通。
长期停机处理
若长时间不使用,应将液路中残液彻底清空。
用无水乙醇冲洗一次,以防细菌或藻类滋生。
喷头出液不均匀
可能是管路堵塞或泵压不足。
应清洗喷头并检查液泵。
吸液残留过多
可能是负压不够或吸液针位置不当。
检查真空系统并重新校准吸液高度。
设备报警
检查液体是否用尽或废液瓶已满。
根据提示逐项排查,恢复正常运行。
操作安全
在加液或倒废液时佩戴实验手套。
避免直接接触潜在有害试剂。
电气安全
禁止在潮湿环境中使用。
如有异常声响或烧焦气味,应立即断电。
废液处理
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规定处置废液。
对含有有毒或传染性物质的废液,需高压灭菌或专业处理。
在免疫学检测中的应用
提高 ELISA 的检测灵敏度,降低背景噪声。
适合大批量样本检测,提升实验效率。
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洗板机能保证药物筛选实验中条件的一致性。
在高通量检测中尤为关键。
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用于病毒抗体检测、细菌学检测等。
自动化洗板保证了诊断数据的准确性。
参数优化
在实验初期多次试验,找到适合自身实验的最佳清洗参数,并建立记录。
人员培训
建议所有使用人员经过统一培训,掌握标准化操作方法。
设备档案管理
建立维护记录和故障记录,便于追溯和分析。
赛默飞 Wellwash 1x12 洗板机以其 高效、稳定、可编程 的特点,成为 ELISA 和多种生物实验的重要工具。通过掌握实验前检查、正确的操作流程、合理的参数设置和日常维护方法,实验人员可以有效降低误差,提高数据可靠性。同时,遵守安全规范和最佳实践经验,也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使其在科研和临床中发挥最大价值。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