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 Wellwash 1x12 洗板机是一款为实验室标准化操作而设计的自动化设备,广泛用于ELISA检测、蛋白质结合实验、细胞培养洗涤等场景。正确掌握使用流程是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与操作安全性的前提。本说明旨在详细介绍从开机准备到实验结束的全套流程,帮助操作人员快速上手并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将洗板机置于水平稳固的实验台面上,避免震动与倾斜。
确保周边环境无强腐蚀性气体,温度保持在15–30℃之间,相对湿度低于80%。
保持设备四周通风,不要堆放过多物品,以免阻碍散热。
使用符合标准的电源插座(220 V,50/60 Hz),确保接地良好。
在接通电源前,确认电源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将洗液储瓶装入实验所需缓冲液(如PBS、Tris-Tween等),注意避免气泡进入管路。
确认废液瓶处于空置状态,并与吸液管连接牢固,防止废液回流或溢出。
根据实验需要,准备好待清洗的标准96孔酶标板。
确认板型(U底、V底或平底),以便后续选择对应程序。
打开电源开关,机器自动运行自检。
屏幕显示进入主菜单后,确认系统无报警提示。
使用方向键选择“程序管理”模块,按确认键进入。
可以选择已有预设程序,也可以新建个性化方法。
清洗次数:可设定1–99次。ELISA常用2–4次。
加液体积:根据实验需求调整,一般范围在50–3000 µL/孔。
吸液模式:可设定强吸或弱吸,适配敏感或稳固样本。
浸泡时间:通常为30–60秒,可根据结合反应的特性延长。
将设定好的程序命名并保存,以便后续快速调用。
系统允许存储多个不同方法,支持多实验并行使用。
打开板架,将待洗的微孔板放入固定位置,确保板面平整。
合上板架,防止清洗过程中发生偏移。
在操作界面选择对应方法,确认洗板参数。
按下“开始”键,机器即进入自动运行状态。
注液阶段:清洗针将设定体积的洗液均匀注入每一列。
浸泡阶段:液体在孔中停留,充分溶解和带走非特异性结合物。
抽吸阶段:吸液针将孔内液体彻底抽取,残液量通常低于2 µL/孔。
循环:根据设定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程序结束。
清洗结束后,屏幕会显示提示信息。
取出微孔板,放置在干净托盘中,避免再次污染。
将进液管放入去离子水瓶,运行“冲洗模式”,彻底清洁内部管路,防止盐类沉积。
待流体清澈后停止运行。
倒空废液瓶并用清水冲洗,避免有机物沉积造成污染。
在主菜单选择“关机”命令,待屏幕熄灭后关闭电源。
拔下电源插头,确保设备处于安全断电状态。
每次实验结束后必须进行管路冲洗。
检查针头是否堵塞,如发现阻塞需及时清理或更换。
清洁外壳与板架,避免残留液体造成腐蚀。
检查进液和废液管路是否老化、漏液。
运行内部自检程序,确认泵压和液体分配是否正常。
检查废液瓶密封圈和阀门,保证无泄漏。
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修,包括泵系统、密封部件和电子模块。
必要时联系赛默飞售后进行专业校准。
残液量过多
检查吸液针是否堵塞。
确认吸液模式是否正确选择。
注液不均匀
确认进液管内是否有气泡。
检查洗液瓶液面是否过低。
设备报警
查看屏幕提示代码。
常见原因包括管路泄漏、泵异常或废液瓶已满。
噪音过大
检查泵系统是否进入空气。
检查设备是否摆放平稳。
严禁在机器运行过程中打开板架,以免液体飞溅。
不可使用强酸、强碱或含有机溶剂的液体作为清洗液,以免损坏管路。
长时间不使用时,应以去离子水彻底冲洗后断电保存。
设备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人员操作,避免误用导致实验失败。
实验过程中若使用含有危险生物样本的板子,需严格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
正确执行 Wellwash 1x12 的使用流程,不仅能够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还能有效延长设备寿命。通过标准化操作:
提升实验效率:节约人工操作时间,适合大批量样品处理。
确保数据一致性:减少人为误差,使结果更具可比性。
降低维护成本:日常清理与正确操作能避免昂贵的维修支出。
保障人员安全:避免因液体溢出或管路破裂造成的安全隐患。
赛默飞 Wellwash 1x12 洗板机的使用流程涵盖了前期准备、程序设置、清洗执行、结束清理、日常维护等环节。严格按照流程操作,能充分发挥设备高效、精准和稳定的性能。对于科研与临床实验室而言,掌握标准流程不仅是实验成功的保障,更是设备长期可靠运行的关键。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