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lwash 1x8 是赛默飞世尔科技推出的一款专门用于微孔板清洗的实验室设备。它主要服务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细胞学实验以及部分分子生物学研究。与传统手工洗板方式相比,该设备具有高效、稳定、重复性强的优势,能够显著降低人工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不仅能延长设备寿命,还能在实验中获得最佳性能。
在开机前,应仔细检查设备外观和管路,确保无明显损坏或漏液现象。检查清洗液瓶和废液瓶是否放置稳固,管路连接是否牢固。电源线与插头应完整无破损。
根据实验需求配置适合的清洗液。常见的 ELISA 实验中,多采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缓冲液,如含 Tween 的磷酸盐缓冲液。应注意溶液的配制比例和 pH 值,确保其适合后续清洗步骤。溶液必须经过过滤或去离子水配制,以避免堵塞管路。
确认待清洗的微孔板为标准 96 孔板,并检查是否为平底、圆底或 V 型底,根据板型调整吸液针高度。避免使用破损或边缘变形的板子,以免造成吸液不均或漏液。
设备应放置在干燥、稳固的实验台面上,远离强烈振动与高温区域。保持周围环境清洁,以避免灰尘进入设备内部。
打开电源开关,设备液晶屏会亮起,进入自检程序。
自检完成后,系统进入主界面。此时可通过控制面板进行功能选择和参数设定。
建议首次使用前运行系统冲洗程序,使用蒸馏水清洗内部管路,确保无残留试剂。
将待清洗的微孔板稳妥地放置在仪器板托上,确保位置正确。板托上通常带有定位槽,以保证微孔板与洗头对齐。
在控制面板上选择或编辑程序。可设定的参数包括:
清洗次数:根据实验要求选择 1 至数次。
注液体积:一般在 50 至 1000 微升之间。
浸泡时间:可设置为几秒到几十秒,确保充分作用。
吸液模式:选择单点吸液或双点吸液,双点模式有助于减少残液。
冲洗速度:根据板型和实验类型调整。
用户可将常用程序保存,方便下次直接调用。
将配置好的清洗液加入清洗液瓶,并确认与管路正确连接。若需要切换不同清洗液,应在前一次实验结束后进行管路冲洗,避免交叉污染。
按下启动键,设备将按照设定程序自动完成注液、浸泡、抽液等步骤。操作过程中应观察液面变化,确认加液和抽液均匀,避免堵塞。
程序结束后,设备会自动停机。取出清洗完成的微孔板,立即进行后续实验操作,如加底物反应或比色测定。
在需要高灵敏度的 ELISA 实验中,往往需要多次清洗。此时可设置 3 到 5 次循环,以保证未结合的酶标物彻底去除。
当实验要求较高去除率时,可以加入浸泡步骤。通过延长清洗液在孔内的作用时间,提高洗涤效果。
对于 U 型或 V 型底的孔板,采用双点抽液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孔底残液,提升检测准确性。
在更换清洗液或实验结束后,应运行系统冲洗功能,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清洗管路,避免试剂残留结晶造成堵塞。
残液过多:检查吸液针高度是否合适,必要时调整板型选择。
清洗不均匀:确认加液体积设置是否合理,或检查洗头是否堵塞。
噪音异常:可能是泵体或管路中有气泡,应进行管路排气。
液体漏出:检查管路接口和废液瓶密封情况。
显示报错:根据提示进行排查,若无法解决,应联系售后技术支持。
每次实验结束后用去离子水运行冲洗程序,保持管路洁净。
定期检查吸液针是否有沉积物或堵塞,可使用专用清洗针具清理。
废液瓶及时清空,避免长时间堆积导致污染或异味。
定期检查电源、管路和密封圈,发现老化应及时更换。
长时间不用时,应排空系统内液体并保持干燥。
使用过程中应佩戴实验手套和护目镜,避免清洗液接触皮肤。
禁止在设备运行时移动微孔板,以防液体飞溅。
清洗液必须按照实验室安全规范处理,废液集中收集,不得随意排放。
避免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长时间使用,以防化学气体积聚。
初学者应先从系统预设程序入手,逐渐尝试自定义参数。
在不同底型孔板中测试吸液高度,找到最适合的残液控制点。
若实验对背景值要求极低,应结合多次清洗与双点抽液模式。
养成记录参数的习惯,方便在后续实验中追溯和优化。
在高通量实验中,建议提前准备清洗液并定期检查废液瓶容量。
赛默飞 Wellwash 1x8 洗板机的使用方法涵盖了准备、设定、执行、维护等多个环节。掌握正确的使用流程不仅可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还能延长设备寿命。通过合理的参数设定和日常维护,实验人员能够在免疫学检测、细胞培养以及临床诊断中充分发挥该设备的性能优势。对于科研和医学检测机构而言,Wellwash 1x8 不仅是提高效率的工具,更是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