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lwash 1x8是赛默飞旗下广泛应用于免疫学、细胞学和蛋白质分析的微孔板清洗设备。由于其在酶标检测和相关实验中发挥重要作用,用户在日常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设备运行的技术层面,也涉及实验设计、使用习惯以及维护保养。下面将围绕常见疑问逐一解析,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设备特性并高效解决问题。
很多操作人员反映同一块板中不同孔位清洗效果差异明显,部分孔残液较多或洗涤不彻底。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多种原因:
微孔板摆放未对准定位槽,导致针头位置偏移。
清洗液流速或体积设置不当,部分孔未完全覆盖。
抽吸管路内存在气泡,造成负压不稳定。
微孔板本身底部有毛刺或变形,影响液体排出。
解决方法包括重新摆放孔板,排除气泡,适当调整抽吸时间,同时定期检查板材质量。
常见于部分孔液体明显少于或多于设定体积。原因可能是:
管路堵塞或针头部分阻塞。
管内存在空气,导致加液不连续。
加液泵的精度需要校准。
试剂瓶盖未拧紧,造成气压差。
遇到此类问题,应先进行管路冲洗,再检查针头是否畅通,并在必要时请技术人员校准设备。
在清洗结束后,孔底仍有液体残留可能影响实验结果。产生这种现象的常见原因有:
抽吸时长不足,未完全将液体抽干。
真空系统负压不足。
孔板设计不同,导致底部液体难以完全移除。
解决方法是延长抽吸时间,检查废液瓶连接是否密封良好,或使用适配性更好的微孔板。
操作中偶尔会出现液体溢出孔板的情况。原因可能是:
设置的加液体积过大。
设备的液路内存在压力波动。
微孔板放置位置倾斜,导致部分孔溢出。
这种情况下应重新确认实验所需的体积,检查泵体是否正常运行,并在装板时确保平整。
若设备在清洗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异常噪音,通常原因有:
真空泵或电机部件老化。
废液瓶液位过高造成回流声。
设备内部螺丝松动。
用户应及时倒掉废液,检查螺丝固定情况,若噪音仍存在,应联系售后服务。
Wellwash 1x8配有自检功能,屏幕会显示报警信息。常见报警包括液位报警、压力报警和门盖未闭合报警。解决步骤为:
液位报警:检查清洗液是否不足或废液瓶是否已满。
压力报警:检查管路是否漏气或泵体是否损坏。
门盖报警:确认设备盖板已完全闭合。
设备管路材质对部分腐蚀性试剂并不耐受,强酸强碱会造成管路损坏。推荐使用缓冲液或含表面活性剂的PBS清洗液,不建议使用含氯或强氧化剂。
为避免针头堵塞和管路沉淀,清洗液最好经过滤除杂质和颗粒。若使用未过滤的液体,长时间后可能导致加液不均或泵体磨损。
设备主要适配标准96孔板。部分孔板若底部设计特殊或材质不合标准,可能导致抽吸不彻底。因此在使用前应确认孔板规格与设备兼容。
多数实验建议设置三到五次清洗循环。若实验背景值偏高,可增加次数,但过多循环可能导致样本丢失。根据实验目的调整是关键。
浸泡能增强洗涤效果。对于蛋白结合力较强的实验,建议设定10到30秒浸泡。而一般ELISA实验中,短时间浸泡即可达到理想效果。
常规设定为两到五秒,过短会导致残液,过长则影响实验效率。应结合清洗液体积和孔板结构进行调整。
如果清洗后不及时冲洗,缓冲液中的盐分会结晶堵塞管路,造成设备故障。因此建议每次实验后用去离子水运行至少一次冲洗程序。
可使用超声波清洗方法,也可通过专用清洗针头工具进行疏通。严重堵塞时建议更换针头。
废液若长时间不清理,容易沉淀并产生异味,还可能腐蚀管路。建议每天实验结束后清空并冲洗废液瓶。
加液和抽吸系统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偏差,建议根据实验室管理规范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校准。
可能是清洗过度导致抗原或抗体被洗掉。也可能是抽吸过强造成样品流失。解决方法是适度减少清洗次数或降低抽吸强度。
背景值升高常见原因是清洗不充分或孔内残留洗液。可以增加清洗次数或延长抽吸时间。
孔间污染多由于针头位置偏移或加液过量。应定期检查针头对位,并合理设置加液体积。
在操作洗板机时,应佩戴实验室常规防护用品,如手套和护目镜,避免清洗液或废液飞溅。
一旦出现冒烟、异味或过热情况,应立即关闭电源,切勿继续运行。等待专业人员检修。
废液中可能含有生物样本或化学试剂,应按照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分类收集,不得随意倾倒。
提前设定常用程序:保存常用的清洗参数,可以提高重复实验的效率。
合理安排操作顺序:在清洗过程中同时准备后续试剂,可缩短实验整体时间。
定期培训操作人员:减少因使用习惯差异带来的设备损耗。
注意环境稳定:保持设备台面平整,避免震动对抽吸效果的干扰。
赛默飞Wellwash 1x8作为一款高效的实验室清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大多集中在清洗效果、加液均匀性、残液处理以及设备维护等方面。通过科学设定清洗程序、及时维护管路和耗材,并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大部分问题都能有效避免或迅速解决。熟悉设备特性并养成良好操作习惯,将显著提升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可重复性,也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