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LISA及其他基于微孔板的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实验中,洗板步骤直接关系到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人工清洗往往因操作不均导致背景信号升高或结果偏差,而赛默飞Wellwash 1x8洗板机通过自动化、标准化的流程,实现了快速、均一、低残留的清洗。本手册旨在为用户提供完整的实验流程说明,以便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稳定、可靠的实验结果。
电源确认:确保接入AC 220V、接地良好的电源插座。
外观检查:确认机身无破损,面板显示正常。
液路确认:洗液瓶、废液瓶管路连接正确且无泄漏。
洗针检查:8针排列整齐,无堵塞或弯曲。
洗液:常用PBS缓冲液或含Tween-20的洗液,根据实验方案配制。
微孔板:标准96孔酶标板,底型可为平底、圆底或V底。
废液容器:容量≥2 L,带液位报警传感器。
吸水纸或擦拭纸:用于板底残液去除。
开机后,用蒸馏水运行一次冲洗程序,排除管路中空气与残液。
打开托盘,将待洗酶标板放置在固定槽中,确保方向正确、孔位居中。
关闭托盘,等待系统自动定位。
在控制面板输入或调用预设程序:
加液体积:50–1000 μL/孔,常用为300 μL。
冲洗次数:1–10次,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常用3–5次。
浸泡时间:0–3600秒,通常为30–60秒。
震荡模式:可开或关,增强液体与孔壁接触。
抽吸强度与时间:设定真空压力和抽液持续时间,保证残液≤1 μL/孔。
一个完整的循环包括以下步骤:
加液:泵体驱动清洗液经8针同步注入微孔板的一行。
浸泡:液体在孔内停留设定时间,促进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物。
震荡:托盘产生轻微振动,改善清洗均一性。
抽液:通过负压系统快速将孔内液体吸入废液瓶。
重复:根据程序设置进行多次循环,逐行完成全板清洗。
实验结束后取出微孔板,用吸水纸轻触底部去除残余液滴。
立即进入加底物或下一实验步骤,避免孔内干燥。
不同实验对残液量要求不同,若信号背景高,可增加冲洗次数或延长抽吸时间。
对于高结合力底物,可适当延长浸泡。
PBS或Tris缓冲液为常用选择。
若需提高去污力,可加入少量非离子型去污剂(如Tween-20)。
严禁使用强酸、强碱或有机溶剂,以免腐蚀泵体与管路。
平底板适合大多数ELISA实验。
V底板在细胞沉降实验中更佳,但抽液需避免损伤沉降层。
洗板后应立即进行后续操作,避免因干燥导致蛋白结构改变或非特异性结合。
残液检测
在清洗后空孔中加入显色底物,通过酶标仪测定背景值,残液少则背景低。
均一性评价
对比不同孔位清洗后的信号值差异,偏差小于10%为佳。
交叉污染检测
在相邻孔中加入染料,清洗后观察是否有液体扩散至其他孔。
实验后冲洗
使用蒸馏水运行清洗程序5分钟,冲掉残余盐类和蛋白。
废液处理
废液瓶清空并冲洗,严格按照实验室废弃物规范处理。
洗针保养
每周进行一次超声清洗,防止堵塞。
若发现针尖弯曲,应立即更换。
长期停机
排空液路并吹干,存放于干燥环境。
液体分配不均
检查泵速、管路和针头是否堵塞。
残液量过大
增加抽吸时间或检查抽液系统密封性。
板孔间污染
确认针头无滴液现象,必要时降低抽液强度。
仪器报警
废液瓶满溢或液路异常,应立即停机处理。
临床检测
乙肝、艾滋病抗体ELISA检测,需多次冲洗以减少背景信号。
食品安全
检测食品中农药残留时,洗板机保证抗体结合的特异性。
科研实验
蛋白质互作实验中,清洗精度决定结合曲线的稳定性。
合理设置程序库
将常用实验方案存入内存,减少重复设置。
配合实验节拍
在大批量检测中,应合理安排加样、孵育与洗板的时间衔接。
实验室规范化
建立标准操作规程(SOP),保证不同人员操作结果一致。
赛默飞Wellwash 1x8洗板机通过 1×8通道同步清洗、程序化液体分配与抽吸、低残液控制,实现了实验过程中的高效、均一与标准化。
其实验流程涵盖 准备、参数设定、清洗循环、后处理与维护,能够显著提升ELISA及其他基于微孔板实验的可靠性。
通过科学的流程控制与日常维护,用户可以在临床、科研、食品安全等多领域获得稳定、可重复的实验结果。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