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分光光度计BioMate 160是一款常用于生命科学、环境检测、化学分析和药物研究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它通过对样品吸收光谱的测定,来实现对物质浓度、纯度及结构特征的定量与定性分析。作为一台精密仪器,BioMate 160的核心是光学系统与光电转换机制,其工作原理体现了现代分光学的基本思想:光源发射的电磁辐射经过分光系统选择波长,再通过样品溶液,最后由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从而获得样品对光的吸收信息。
物质分子中的电子在受到一定能量的光子照射时,会发生能级跃迁。紫外-可见光区域(200–800 nm)的光子能量足以使分子中的价电子发生跃迁。因此,当特定波长的光穿过样品溶液时,部分光被吸收,其透过光强度减弱。根据比尔-朗伯定律,吸光度与物质浓度呈线性关系:
A=log10(I0I)=ε⋅c⋅lA = \log_{10}\left(\frac{I_0}{I}\right) = \varepsilon \cdot c \cdot lA=log10(II0)=ε⋅c⋅l
其中,A为吸光度,I₀为入射光强,I为透射光强,ε为摩尔吸光系数,c为浓度,l为光程。由此可以实现物质浓度的定量测定。
分光光度计的核心在于将宽谱光源发出的复合光分离成单色光。BioMate 160采用单光束光路设计,利用光栅作为分光元件。通过调节光栅角度,不同波长的光被逐次选出,再通过狭缝控制光束宽度,确保单色性与灵敏度。
透过样品的光强由光电检测器接收,常见的检测器为光电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光信号被转换成电流,再经放大与模数转换,最终由仪器软件处理并显示吸收光谱。
BioMate 160配置了两种光源:
氘灯:发射200–350 nm的紫外光。
钨卤素灯:覆盖320–800 nm的可见光区。
仪器通过自动切换系统在光谱测量过程中实现光源转换,保证了宽波段覆盖与稳定的光强。
采用高精度光栅分光结构。光栅具有周期性刻槽,通过衍射效应实现对不同波长光的空间分离。BioMate 160的光栅分辨率高,能够实现小于1 nm的带宽选择,从而保证吸收峰的精确解析。
单光束光路将光依次经过光源、光栅、样品室和检测器。样品室采用标准比色皿架,可放置1 cm或更长光程的石英或玻璃比色皿。光路的直线设计减少了杂散光干扰,提升测量准确性。
BioMate 160采用高灵敏度光电二极管阵列(或单光电二极管)作为检测器,具备较快的响应速度和较低的噪声。信号通过前置放大器处理,确保数据的稳定与重复性。
光源发出的复合光首先进入准直系统,变为平行光后照射到光栅。光栅将不同波长的光分开,仪器通过控制光栅角度和狭缝位置来选择所需的单色光。
单色光通过样品溶液时,溶质分子中的电子吸收了部分光能,从而在光谱中形成特征性吸收峰。不同化合物在不同波长区间具有特定的吸收特征,形成了“光谱指纹”。
透过样品的光强被检测器接收并转化为电流,软件将电信号转换为吸光度或透射率数据,并绘制出完整的吸收光谱曲线。
高灵敏度:得益于高效光学系统与低噪声检测器,能够检测低浓度样品。
宽波段范围:200–800 nm覆盖范围,满足DNA、RNA、蛋白质及无机物分析需求。
良好的波长精度:光栅分光与自动校准系统保证波长定位精度。
自动化操作:软件具备自动基线校正、数据存储与多样化计算功能。
可扩展性:可连接外部计算机和打印设备,便于数据分析与报告输出。
核酸在260 nm处具有最大吸收峰,BioMate 160利用比尔-朗伯定律可直接计算核酸浓度,并通过260/280比值判断纯度。
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在280 nm有吸收,BioMate 160通过测量吸光度实现蛋白浓度估算。
通过连续测量反应溶液随时间的吸光度变化,可以推导反应速率常数和机理。
在水质分析中,重金属离子与显色剂结合后在可见区产生特征吸收峰,BioMate 160能够快速检测其浓度。药物分析中,则可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判断药物的结构与纯度。
双光束与单光束原理比较
虽然BioMate 160采用单光束设计,但通过软件补偿和自动校正,仍能获得较高精度。而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则通过同时检测参比光与样品光来进一步降低误差。
杂散光与信噪比控制
仪器内部设计优化光路和狭缝位置,减少杂散光,从而提升信噪比。
数字化与自动化原理
现代分光光度计利用微处理器和DSP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实现快速扫描、光谱拟合和多变量计算功能。
赛默飞分光光度计BioMate 160的核心原理基于比尔-朗伯定律与分光学原理,光源、光栅、检测器共同构成了高精度的光学系统。它通过光的吸收与透射测定物质的浓度和特性,兼具高灵敏度、宽波段和操作简便等优点。无论在分子生物学、环境科学还是制药行业,BioMate 160都能够提供可靠的分析结果。其分光原理不仅展现了现代分析仪器的精密性,也为科研与应用实验提供了有力工具。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