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光光度分析中,仪器的校正是确保测量数据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赛默飞分光光度计BioMate 160作为一款精密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化学、环境和制药等领域。由于实验样品浓度往往需要通过微小吸收差异来判断,如果仪器未经过严格校正,就可能导致结果偏差,甚至影响实验结论。因此,定期和规范的校正是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证数据准确性:通过校正消除仪器本身的误差,确保吸光度和波长读数与真实值一致。
维持仪器稳定性:长期使用后,光源衰减、光栅位置偏移、检测器响应变化等都会导致测量误差,校正能够恢复稳定性。
符合标准规范:多数检测方法和行业标准要求在样品检测前必须进行仪器校准,以确保结果的可比性。
提高实验可重复性:校正能减少不同批次实验之间的系统误差,使结果更具一致性。
赛默飞BioMate 160分光光度计通常涉及以下几类校正:
波长校正
目的:确保光栅输出的单色光波长与仪器显示的波长一致。
方法:利用已知吸收峰的标准物质(如氢氧化钕滤光片、全程校正标准溶液)。
吸光度校正
目的:确保仪器的吸光度测量与理论值或标准参考一致。
方法:通过校正标准滤光片或标准溶液进行。
基线校正
目的:校正系统噪声与背景吸收,保证测量以零点为参考。
方法:在无样品比色皿或空白溶液条件下执行。
光度线性校正
目的:验证仪器在不同浓度区间内的吸光度响应是否保持线性。
方法:使用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测量。
杂散光校正
目的:去除非目标波长光对测量的干扰。
方法:采用特定滤光片或标准溶液检测杂散光并进行修正。
确认BioMate 160已经预热(通常需预热30分钟),保证光源稳定。
检查光源寿命指示,若氘灯或钨卤素灯使用时间过长,应考虑更换。
确认比色皿室清洁,无灰尘或溶液残留。
波长校正滤光片(如氢氧化钕滤片、钬氧化物滤片)。
吸光度校正滤光片(中性滤光片或钴、铬标准溶液)。
高纯水或实验要求的空白溶液。
干净的石英比色皿。
打开BioMate 160操作界面,进入“校正”或“验证”功能模块。
选择所需校正项目,确认参数范围。
打开仪器并预热。
将氢氧化钕滤光片放入比色皿架。
设定扫描范围(200–800 nm)。
执行扫描,记录滤光片吸收峰。
将实测吸收峰位置与标准参考波长(如279.4 nm、362.0 nm、585.2 nm等)对比。
若偏差超出允许范围(通常±1 nm),则调整或重新校正。
放置空比色皿,执行基线校正。
将标准中性滤光片置于光路中。
测量其在指定波长下的吸光度。
与滤光片标定值比较,若差异超限则校正系统光度因子。
在比色皿架中放置装有溶剂的比色皿作为空白。
设定目标波长或全波段扫描。
执行“零点调整”功能,使仪器输出的吸光度曲线在基线上接近于零。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如重铬酸钾)。
分别测量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
绘制浓度-吸光度标准曲线。
验证曲线是否保持良好线性(R² ≥ 0.999为佳)。
选取对特定波长光高度吸收的溶液(如氯化钠溶液)。
在该波长处进行测量。
如果检测到透过光强度大于零,说明存在杂散光,需要校正光路。
比色皿清洁:使用前需用去离子水冲洗并擦干,避免指纹和残液造成干扰。
操作规范:插入滤光片和比色皿时动作轻柔,避免刮伤。
环境条件:避免在强光直射、温湿度过高的环境下校正。
标准物质保存:滤光片和标准溶液应妥善保存,避免老化或污染。
数据记录:每次校正结果应记录存档,以便追踪和审核。
波长偏差大:可能由光栅机械结构松动或滤光片老化引起,应检查并更换。
吸光度不稳定:可能因光源灯管寿命接近极限或比色皿污染,应及时维护。
基线漂移:检查光源预热是否充分,以及样品室是否清洁。
线性不佳:可能因标准溶液配制误差或比色皿光程不一致导致。
杂散光高:需要清洁光学系统或联系厂家维修。
每日:进行基线校正与空白检查。
每周:进行波长和吸光度验证。
每月:完成光度线性和杂散光检测。
每半年或一年:进行全面校正,必要时请专业工程师维护。
核酸定量:在检测DNA/RNA浓度前,需先进行波长与基线校正,确保260 nm的准确性。
蛋白质分析:吸光度校正保证280 nm处的读数可靠,避免浓度计算偏差。
水质检测:光度线性校正有助于确保低浓度污染物检测的灵敏度。
赛默飞分光光度计BioMate 160的校正步骤涵盖了波长、吸光度、基线、光度线性和杂散光等多个环节。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校正,可以有效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校正不仅是一种操作程序,更是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通过科学的校正管理和定期维护,BioMate 160能够长期保持最佳性能,为科学研究与应用检测提供可靠的保障。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