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Drop Eight是赛默飞推出的高通量微量分光光度计,支持八通道同时检测,仅需1–2 µL样品即可完成核酸、蛋白及其他生物分子的浓度与纯度测定。其小样品量、高效率和数据精确度,使其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重要仪器。然而,仪器性能的稳定性不仅依赖于先进的设计,更取决于科学合理的日常维护和长期保养。
维护保养的核心目标是保持光学系统、检测表面和电子系统的稳定运行,避免因污染、老化或误操作造成的数据偏差与设备损坏。本文将系统阐述NanoDrop Eight的维护保养方法,并结合实际应用提出优化策略。
确保实验数据准确性
NanoDrop Eight通过极小体积样品实现吸光度测量,任何光路污染或残留物质都可能造成显著误差。
延长仪器使用寿命
科学的维护可以减缓光源老化、避免检测平台磨损,延长仪器的稳定运行周期。
降低故障率与维修成本
通过预防性维护,能够减少仪器出现大故障的风险,节省维修与停机成本。
满足质量管理要求
在药检、临床与环境监测等行业,维护记录属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防为主,及时处理
发现污染、划痕、异常信号时要立即清理和检查,避免问题累积。
规范操作,减少误差
严格遵循操作手册,避免使用不合适的试剂或清洁方式。
建立档案,定期检修
所有维护行为应记录在案,便于追溯和长期管理。
使用前确保电源稳定。
仪器启动后等待系统自检完成,再进入测试界面。
每次测量结束后立即用无绒纸擦拭检测台表面。
对难以清除的残留样品,可使用无水乙醇或去离子水清洗。
严禁使用强酸、强碱或有机溶剂直接浸泡。
加样体积控制在1–2 µL,避免溢出。
含有高盐或去污剂的样品,应在检测后及时清洗台面,防止结晶或膜层形成。
每天第一次使用前,建议用实验缓冲液进行空白校准。
若长时间使用,应间隔进行基线扫描以保证稳定性。
用去离子水和乙醇交替清洁检测表面。
检查八个检测点是否存在划痕或沉积物。
扫描空白溶液,验证基线稳定性。
检查光源亮度,确认信号强度是否衰减。
使用标准溶液(如K₂Cr₂O₇)进行光度线性验证。
检查USB接口、数据导出功能是否正常。
进行波长准确度校准。
检查软件是否有更新版本,并及时升级。
对风扇和散热口进行除尘,保持散热良好。
检查光源累计使用时间,必要时更换灯管。
对检测表面进行专业维护,避免因长时间使用导致透光率下降。
联系厂家进行全面检测和保养,确保符合出厂标准。
可能原因:检测台有残留物或光源衰减。
解决方法:清洁检测台,若无改善则进行光源检测与更换。
可能原因:加样不均匀或残留干扰。
解决方法:使用移液枪准确加样,检测前充分混匀。
可能原因:缓冲液吸收干扰或样品污染。
解决方法:更换低吸收缓冲液,重新纯化样品。
可能原因:USB接口损坏或U盘格式不符。
解决方法:检查接口,更换FAT32格式U盘。
可能原因:风扇积尘或老化。
解决方法:清理风扇或联系厂家更换。
关机保护
长期不使用时,应先退出软件,正常关机,再切断电源。
环境控制
存放环境需保持干燥、无尘,温度20–25℃,湿度40–60%。
避免阳光直射和强磁场干扰。
防护措施
使用防尘罩覆盖仪器。
定期检查电源线和接口,避免老化。
定期开机
即使长期不用,每月应开机运行一次,保持电子元件活性。
记录内容
清洁日期、操作人、清洁方法、检查结果。
校准日期、使用的标准溶液和结果。
故障情况与处理措施。
记录意义
便于追溯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符合实验室ISO或GLP等质量体系要求。
制定标准操作规程(SOP)
确保每位实验人员按照统一规范执行。
分级管理
日常维护由使用者完成。
定期检修由实验室管理员负责。
年度保养由厂家专业人员完成。
培训与监督
对实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维护意识。
结合数字化管理
通过软件系统记录维护数据,便于分析趋势和预测故障。
NanoDrop Eight作为高通量微量分光光度计,在核酸、蛋白等检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要保持其稳定性和准确性,必须重视维护与保养工作。日常清洁、定期校准、环境控制和长期存放管理,是保证仪器长期高效运行的关键。
通过建立完善的维护体系和操作规程,既能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又能延长仪器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成本。科学的维护不仅是仪器管理的需要,更是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