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Drop Eight是赛默飞公司推出的一款多通道微量分光光度计,专为高通量核酸、蛋白及其他生物分子检测设计。其独特之处在于无需比色皿,仅需1~2 μL样品即可完成检测,同时具备宽广的光谱扫描能力。光谱范围是仪器最核心的性能参数之一,它决定了可检测分子的种类、灵敏度及精确度。理解NanoDrop Eight的光谱范围,不仅能帮助科研人员合理选择实验模式,还能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与可重复性。
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样品在特定波长下对光的吸收程度,进而推算物质的浓度或结构特征。其基本依据是比尔-朗伯定律:
A = εbc
其中:
A:吸光度
ε:摩尔吸光系数
b:光程长度
c:溶液浓度
光谱范围决定了仪器能够覆盖的波长区间。不同物质在紫外区、可见区或近红外区有特定吸收峰,只有在对应波长范围内,才能准确检测其浓度与特性。
紫外区:200~400 nm,常用于核酸、蛋白及有机分子检测。
可见区:400~800 nm,主要用于显色反应后的定量分析。
近红外区:800 nm以上,多用于结构研究或杂质检测。
NanoDrop Eight采用氙闪光灯作为光源,具备高强度、稳定性好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其脉冲式发光机制减少了热效应对检测的干扰。
NanoDrop Eight的光谱扫描范围覆盖 190 nm至850 nm。
190~230 nm:用于检测蛋白中肽键吸收峰和部分有机溶剂背景。
230~320 nm:涵盖核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特征吸收峰。
320~800 nm:适用于蛋白定量显色法及各种比色反应。
800~850 nm:多用于背景修正与部分特殊检测。
NanoDrop Eight利用光纤与固定光程系统设计,自动调整光程长度(0.05 mm、0.2 mm、1.0 mm等),实现高浓度样品与低浓度样品的兼容检测。
波长:260 nm
检测范围:2 ng/μL~15000 ng/μL dsDNA
纯度评估:260/280比值(核酸与蛋白杂质),260/230比值(核酸与有机物或盐类杂质)。
光谱应用:完整光谱扫描可显示峰形,帮助判断样品是否受污染。
直接检测:280 nm(芳香族氨基酸吸收峰)。
染料法检测:
考马斯亮蓝法:595 nm
BCA法:562 nm
Bradford法:一般取595 nm或562 nm
光谱应用:通过190~230 nm区间可进一步分析肽键信息。
波长:600 nm(OD600,用于细菌生长曲线)。
光谱意义:完整扫描有助于区分浊度与特定代谢产物吸收峰。
色素与代谢物:如血红素在400~450 nm有强吸收。
纳米材料:如金纳米粒子在520 nm有等离子体共振峰。
环境与药物分析:部分有机分子在300~500 nm范围内具有特征吸收。
适用于常规浓度检测,如核酸260 nm、蛋白280 nm。
260/280比值:判断核酸样品中蛋白污染。
260/230比值:判断有机物或盐离子污染。
在190~850 nm范围内连续扫描,可获得完整光谱曲线,用于质量控制和未知样品分析。
NanoDrop Eight可自动缩短光程应对高浓度样品,避免信号饱和。
核酸:260 nm处明显峰值。
蛋白:280 nm峰值明显,若230 nm处有较强吸收,提示盐或有机物污染。
显色反应:在对应波长有稳定峰值。
定量结果:ng/μL或mg/mL。
纯度比值:260/280、260/230。
光谱曲线:可导出为CSV或图像格式。
线性范围:样品吸光度应在0.1~1.5之间。
背景修正:自动扣除空气或缓冲液背景信号。
原因:比对界面残留、样品不均匀。
解决:重新清洁检测平台,确保样品均匀混匀。
原因:浓度过高,超出线性范围。
解决:稀释样品后重新测定。
原因:光源寿命不足或环境干扰。
解决:检查光源状态,必要时更换。
每次检测前先用纯水清洁检测平台。
对于不同缓冲液,应先做空白扫描。
样品量尽量一致,保持在1.5~2 μL。
重要样品至少重复测量两次,取平均值。
建立实验室标准曲线数据库,便于后续分析。
基因组学:确保DNA纯度,保证下游测序质量。
蛋白质组学:准确测定蛋白浓度,保证电泳与质谱分析稳定。
微生物学:OD600监测细菌生长,结合代谢物光谱分析。
药物研发:检测候选分子的特征吸收峰。
环境监测:检测水体中的污染物。
赛默飞NanoDrop Eight分光光度计的光谱范围覆盖190~850 nm,为核酸、蛋白及多种生物分子的检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单波长检测到全光谱扫描,从定量分析到质量控制,其宽光谱范围赋予研究人员更多灵活性。只有在充分理解光谱范围的前提下,合理选择波长与检测模式,才能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