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Drop Eight分光光度计是赛默飞在微量检测领域的重要产品,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药研发和生物技术研究。其核心优势不仅在于微量样品检测和多通道并行操作,更在于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NanoDrop Eight通过快速采集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数据,并结合内置算法进行计算与解读,为科研人员提供核酸、蛋白质及其他生物样品的定量与纯度分析。本文将全面介绍NanoDrop Eight在数据分析方面的功能与方法。
样品液滴置于光学柱上,形成液体桥。
光源发出的紫外或可见光穿过样品,被检测器接收。
检测器将透射光强转换为电信号,并进行A/D转换。
软件根据朗伯–比尔定律计算吸光度:
A=−log10(I/I0)A = -\log_{10}(I/I_0)A=−log10(I/I0)
其中 I0I_0I0 为入射光强,III 为透射光强。
基线校正:空白对照用于扣除背景吸收。
光程调整:自动切换0.5 mm或1.0 mm光程。
数据平滑:减少光谱曲线中的噪声。
峰值识别:系统自动寻找主吸收峰。
以260 nm处的吸光度作为计算基础。
DNA换算公式:
C(ng/µL)=A260×50×稀释倍数C (ng/µL) = A_{260} \times 50 \times 稀释倍数C(ng/µL)=A260×50×稀释倍数
RNA换算公式:
C(ng/µL)=A260×40×稀释倍数C (ng/µL) = A_{260} \times 40 \times 稀释倍数C(ng/µL)=A260×40×稀释倍数
A260/A280比值:
≈1.8 表示DNA纯净。
≈2.0 表示RNA纯净。
<1.8 提示蛋白污染。
A260/A230比值:
2.0–2.2为理想值。
<2.0 提示盐类或有机物污染。
观察220–350 nm区域,可判断是否有酚、EDTA等残留。
光谱曲线平滑表明样品质量较高。
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在280 nm有特征吸收。
浓度公式:
C(mg/mL)=A280ε×lC (mg/mL) = \frac{A_{280}}{\varepsilon \times l}C(mg/mL)=ε×lA280
其中ε为消光系数,l为光程长度。
Bradford法:检测595 nm处吸收峰。
BCA法:检测562 nm处吸收峰。
Lowry法:检测750 nm处吸收峰。
系统可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未知样品浓度。
通过全光谱扫描,识别非蛋白成分的吸收峰。
差谱分析可检测蛋白结合或修饰情况。
8个样品同步检测,软件自动对比。
系统输出结果表格,便于直接比对不同组别。
各通道光程自动校正,保证数据可比性。
软件自动标记异常值,减少人为误差。
对多个样品的浓度与纯度进行批量分析。
可直接导出Excel表格进行后续处理。
全波长扫描曲线可保存为图像文件。
可叠加不同样品的光谱进行比对。
输出样品编号、A260、A280、A230值、浓度、比值等。
支持CSV、Excel格式导出。
软件可生成检测报告,包括实验日期、样品信息与分析结果。
支持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对接。
检测结果:浓度=120 ng/µL,A260/A280=1.85,A260/A230=2.1。
解读:DNA浓度适中,蛋白污染少,适合用于PCR扩增。
检测结果:浓度=95 ng/µL,A260/A280=1.98,A260/A230=1.5。
解读:RNA较纯,但存在盐类污染,建议进一步纯化。
检测结果:浓度=2.5 mg/mL,光谱曲线平滑。
解读:样品适合用于后续的结构研究或功能实验。
可能原因:样品浓度过高。
解决方法:适当稀释样品。
可能原因:蛋白残留或缓冲液干扰。
解决方法:重新提取或进行柱纯化。
可能原因:样品中有气泡或颗粒。
解决方法:离心后取上清液。
可能原因:移液误差或光程不稳定。
解决方法:重新校准并检查移液器。
快速:几秒钟完成数据采集与计算。
高通量:8个样品同步检测,提高效率。
低样品需求:仅需1–2 µL。
宽动态范围:无需稀释即可检测高浓度样品。
直观:输出浓度、纯度比值与光谱曲线。
可追溯性:支持实验数据归档与报告生成。
NanoDrop Eight分光光度计在数据分析方面具有高精度、快速性和多功能的优势。它不仅能够提供核酸和蛋白质的浓度与纯度数据,还能输出完整光谱曲线,辅助研究人员判断样品质量。多通道并行检测功能显著提升了实验室效率,而数据导出与可视化功能则保证了实验结果的规范性与可追溯性。通过合理的数据分析流程与科学的解读,NanoDrop Eight能够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高效可靠的定量分析平台。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