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巴斯CX33显微镜是一款高性能的生物显微镜,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组织、微生物、临床病理等观察研究场景。样本准备的质量直接影响显微观察的成像清晰度和准确性,因此,科学规范的样本处理流程是显微操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本指南将围绕不同样本类型,结合CX33显微镜的光学成像特性,介绍完整的样本准备步骤,帮助用户提高观察效果,减少实验误差。
在进行样本制备前,首先需明确观察内容及所需观察层次,这决定了样本处理方式与染色方法的选择。常见的观察对象包括:
动物或植物组织切片
单层细胞样本
血液涂片
微生物培养物
粉尘、纤维、颗粒等无机样本
每类样本因物理特性和观察需求不同,其准备流程也有所差异。
为了顺利进行样本制备,以下工具和试剂应事先准备齐全:
干净的载玻片与盖玻片(要求无划痕、无灰尘)
解剖针、镊子、切片刀、滴管、毛刷等基本实验工具
染色液(如苏木精-伊红、瑞氏染液、革兰染液等)
固定液(如福尔马林、乙醇、甲醛等)
蒸馏水或PBS缓冲液
滴加封片剂(甘油或封片胶)
恒温水浴锅、离心机(视样本类型而定)
载玻片清洁剂、无纺布、酒精棉球等辅助用品
样本准备过程可大致分为以下几大步骤:
样本应以无污染方式采集并快速转入预处理流程。例如:
组织样本可通过活检或解剖获得;
微生物样本可直接取自培养基表面;
血液样本通过静脉采血并滴于载玻片上。
采集后尽快进行后续处理以防细胞结构变性或降解。
固定的目的是维持细胞及组织结构稳定,防止分解和形态改变。根据样本类型选择合适的固定液:
组织切片常使用10%中性福尔马林;
细胞涂片可使用甲醇或乙醇快速固定;
血液样本通常采用风干固定即可;
微生物样本先空气干燥,再使用热固定或酒精固定。
固定时间依所用化学品浓度与样本厚度调整,一般为10分钟至24小时不等。
对于厚组织切片,为便于切片机操作及后续染色观察,需进行脱水处理:
使用不同浓度梯度的乙醇(70%→95%→100%)逐级脱水;
再使用二甲苯或其他透明剂处理,使组织充分透明。
此过程需在通风橱中操作,防止有害蒸气吸入。
脱水和透明化完成后,将组织嵌入液态石蜡中,冷却成块;
使用切片机将石蜡块切成4-10μm厚的组织片;
切片贴附于预热载玻片表面,使其粘附牢固。
该步骤主要适用于观察组织形态结构的场景。
染色可以增强细胞或组织的对比度,便于显微镜下识别结构特征。常用染色方法有:
适用于组织样本,染后细胞核呈蓝紫色,胞质呈粉红色。适合观察结构清晰度与病理变化。
适用于血液、骨髓涂片,便于识别红白细胞类型及分布。
用于细菌分类染色,便于区分阳性与阴性细菌。
染色时间依染料浓度与样本厚度调整,并辅以分步冲洗去除多余染液。
染色后样本需用蒸馏水或缓冲液充分冲洗,然后再次脱水(组织类),以防止染液溶解。
将样本均匀涂布于干净载玻片表面;
待风干或固定后进行染色;
染色完成后盖上盖玻片;
滴加1-2滴封片剂以封闭空气,防止干裂。
使用滴管在切片中心滴加封片胶;
轻放盖玻片,使气泡自然排出;
多余封片剂可用纸巾吸除;
放置于水平面风干。
此过程要求操作轻柔,避免压裂盖玻片或移动样本位置。
使用奥林巴斯CX33显微镜进行观察前,需确保样本与仪器状态符合以下要求:
观察样本是否完整、干净、无气泡;
载玻片无指纹、灰尘或残留液体;
染色对比明显,无过度沉染或染色不足;
盖玻片未松动、无滑移现象。
清洁物镜和目镜,避免镜头污渍影响成像;
调节灯源亮度与孔径光阑;
选择合适物镜进行初步聚焦,再逐步调整倍率;
确保平台移动顺畅,载物台夹紧载玻片。
CX33显微镜具备防霉镜头、高对比光学系统,适合长时间精密观察,建议从低倍物镜开始,逐步提高观察倍率,以找到最清晰视野。
涂片厚度要适中,避免细胞重叠;
风干速度要快,防止细胞变性;
染色时应严格控制时间,避免着色过深或过浅。
涂抹需均匀,不可太稀;
热固定时注意温度与时间,防止细胞破裂;
染色后冲洗要轻,避免微生物被冲走。
细胞壁结构较厚,染色时间适当延长;
切片应尽可能薄且完整;
可选用棉蓝或碘液等染色剂以增强细胞壁对比度。
观察结束后,可根据实验需求对样本进行保存:
封片完整的样本可存放于样本柜;
存储前记录样本信息,标注样本编号、染色方式、制备时间;
样本应远离高温、高湿及阳光直射环境;
某些染色样本(如荧光染色)应避光存储,并尽快观察完毕。
奥林巴斯CX33显微镜样本准备流程是一个多步骤、精细化的工作,涵盖采样、固定、染色、封装、检测等关键环节。每一步的准确性都对显微观察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根据样本类型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结合CX33显微镜的光学优势,能大幅提升图像质量与实验效率。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