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场观察是最基础的显微镜观察模式,通过光源发出的透射光直接穿过样品,由物镜和目镜系统成像。样品的颜色、密度和结构特征直接影响成像明暗和细节,适合观察染色切片、固定标本和细胞培养物。
标准明场聚光器及物镜(Plan Achromat、Plan Fluorite或Plan Apochromat)
合适的光源(LED或卤素灯),实现均匀、稳定照明
光阑及聚光器调节,优化对比度与分辨率
开启光源,调整亮度至合适水平
调节聚光器高度及光圈光阑,使光束聚焦且照明均匀
通过物镜和目镜聚焦,观察样品细节
适用于组织病理切片、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分析、微生物涂片等常规观察。
暗场观察通过特殊的暗场聚光器,使光线不直接进入物镜,只有被样品散射的光进入物镜,背景呈暗色,散射物体明亮突出。该模式极大提升透明或微小颗粒的对比度。
专用暗场聚光器
物镜需为暗场兼容型(大多数Plan物镜均适用)
调节光源强度及聚光器位置,保证暗场条件
安装暗场聚光器,确保光路调整正确
调整光源及聚光器,获得均匀暗背景
聚焦样品,观察微小颗粒、细胞边缘及运动情况
适合细菌、血细胞及颗粒物体的观察,尤其在微生物学和海洋生物学领域有重要应用。
相差技术利用光波的相位差变化,将透明样品的折射率和厚度差异转换成强度对比度,显著增强无染色活细胞的结构可视化。可观察细胞核、细胞器和细胞动态。
相差聚光器带有相位环
相应的相差物镜(Ph1、Ph2、Ph3等)
匹配的目镜和调节组件
安装并调整相差聚光器和相差物镜
旋转物镜使相位环与聚光器光圈对齐
细调聚光器光阑和相位环位置以获得最佳对比度
广泛应用于活细胞观察、细胞培养监测、生物膜研究及细胞运动分析。
DIC基于偏振光干涉原理,通过棱镜产生微小的相位差,形成具有立体感的高对比度图像,显示样品的细微结构和折射率变化,特别适合透明无染色样品。
DIC聚光器和DIC物镜
偏振器和检偏器
精准的棱镜调节机构
安装DIC组件,调整偏振器角度
调节棱镜相对位置以调整干涉效果
观察带有明显三维质感的样品结构
适用于细胞形态分析、无染色活体样本研究、薄膜材料及晶体结构观察。
偏光模式利用偏振光对样品中各向异性物质的作用,显示其光学性质变化。适合矿物学、材料科学及生物组织纤维的结构分析。
偏振片和检偏片
偏光专用物镜
可调节偏振角度的旋转装置
装配偏振元件并调节角度
旋转样品载物台观察光学变化
记录样品双折射及干涉颜色
矿物鉴定、晶体学研究、肌肉及结缔组织纤维分析等。
荧光观察通过激发光激发样品中特定荧光分子发射特定波长的光,实现高特异性的标记和成像。荧光成像能突出细胞或组织中目标分子分布,常用于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
高强度激发光源(LED、汞灯或金属卤素灯)
多通道滤光片转盘,包含激发滤光片、发射滤光片和二向色镜
高NA物镜和荧光专用目镜
数码相机或CCD接口,实现图像采集
选择合适的激发和发射滤光片组合
调节光源强度和曝光时间
采用冷却摄像头减少背景噪声
避免样品光漂白,合理控制激发光照射时间
细胞标记、蛋白定位、基因表达分析、活体成像及临床病理诊断。
BX53支持多种观察模式的灵活组合。例如,相差与荧光叠加成像,实现结构与功能同步分析;DIC与偏光结合用于复杂生物材料的三维结构与光学性质研究。
通过电动滤光片转盘、电动聚光器及自动调焦系统,用户可快速切换观察模式,提高实验效率。
定期校准光学元件,保持光轴一致
维护光源系统,保证亮度和色温稳定
清洁镜头和滤光片,防止尘埃和污渍影响成像
避免强光直射眼睛,保护操作者视力
学习并掌握每种观察模式的专用调节技巧,提升图像质量
奥林巴斯BX53显微镜丰富的观察模式涵盖了生命科学、材料学和临床诊断的多样需求。明场和暗场适合基础形态观察;相差和DIC强化透明样品结构细节;偏光模式揭示各向异性特征;荧光模式实现高灵敏的分子标记成像。灵活运用这些模式,可极大提升显微观察的深度和广度,满足不同科研与临床场景的高标准需求。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