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X-70采用标准倒置式显微镜架构,载物平台固定于镜架中央,处于物镜之上、观察筒下方,是样本放置和移动的核心区域。
IX-70配备多种可选载物平台类型,满足不同研究需求:
手动机械平台:用于常规观察,操作灵活,成本低,适合教学与基础实验;
电动精密平台:适用于图像拼接、高通量筛查等自动化任务,支持程序控制与多维扫描;
固定平台配套托架系统:适合大样本或非标容器观察,提升稳固性。
材质:主体为硬质合金或高强度铝合金,具备良好刚性与防腐蚀性能;
表面处理:采用防反光黑色喷涂,减少杂散光对成像干扰;
导轨结构:内部设有高精度滚珠滑轨或十字轴承,确保移动顺畅。
载物平台整体结构紧凑、承载稳定,有效支持长时间高倍成像需求。
IX-70的载物平台兼容多种标准样本容器,并可通过模块化托架实现个性化适配:
培养皿:支持35mm、60mm、100mm等常用规格;
多孔板:包括6孔、12孔、24孔、48孔、96孔、384孔板;
载玻片:单层或多层切片样本;
玻底皿与特种材料:如玻底培养皿、聚合物载体、生物支架等。
通过更换夹具或托盘组件,平台可快速适配不同尺寸、材质与形态的样品器皿:
多孔板固定夹:防止扫描时样品滑动;
培养皿凹槽底板:精确定位容器中心;
载玻片支架:提供夹紧装置,避免成像偏移;
微流控芯片适配器:实现特殊几何样本的稳定承载。
这种高度灵活的结构设计,使IX-70在不同研究场景中具备极强的兼容性与切换效率。
载物平台在显微观察过程中,承担样品的定位、移动、区域选择等功能,具备如下操作特点:
手动平台通过双旋钮操作,控制样本在水平面内的精准移动;
电动平台支持程序化控制XY坐标,实现路径设定、自动寻位与区域扫描;
移动范围根据平台规格不同,一般覆盖50mm × 75mm以上的行程。
可在平台上安装坐标网格,用于样本区域标记、定位复查;
支持数字编码器反馈当前坐标值,提升定位准确度。
虽然倒置结构中Z轴调焦主要依赖物镜升降,但平台本身需保持绝对水平,确保成像焦面稳定不变形。
在高通量成像、图像拼接、多点追踪等实验中,IX-70可升级为电动载物平台,形成自动化操作系统:
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驱动,定位精度可达亚微米级;
控制接口支持USB、RS-232或TTL信号接入,便于与外部系统集成;
支持连拍、坐标扫描、路径记录与图像同步采集。
与成像分析软件(如MetaMorph、NIS-Elements)协同控制;
可编程批量采图、Z轴叠层、多通道融合;
实现自动对焦、自动换点、图像归档一体化操作。
通过电动平台与图像系统结合,IX-70具备构建自动扫描、智能识别、数据可视化等复杂实验平台的能力。
IX-70载物平台不仅作为样本承载结构,还配合其他功能部件形成完整实验体系:
平台可配套加热托板、培养腔室等,支持在37℃恒温下进行长时间活细胞观察;
提供湿度控制、CO₂输送接口,适应细胞培养需求。
平台结构支持安装微流控芯片或3D细胞支架;
配合流体控制模块进行动态环境调节;
支持多视点同步拍摄与流速变化记录。
可作为激光共聚焦成像平台的承载面;
支持超分辨系统下高精度XY轨迹控制;
维持整个平台的振动抑制与热漂移补偿。
通过电动平台快速扫描多个孔位;
软件设定图像自动命名与路径存储;
提高样本数据采集效率与一致性。
载物平台稳固,支持数小时至数天的无漂移观测;
配合相差或荧光成像实现细胞分裂、迁移、凋亡等过程记录。
利用多点采集功能,记录不同视野的荧光强度分布;
搭配固定式托架保持样品不位移,确保荧光图像重叠一致。
手动或电动平台进行网格扫描;
图像拼接模块构建完整组织结构图;
支持注释标记、区域统计等后续分析。
在更换样本前关闭光源,避免热应力;
搬运或移动样品时,轻拿轻放,避免撞击平台;
手动平台旋钮操作应平稳,避免反向快速旋转造成机械损伤;
电动平台移动前应先归位,以防坐标漂移。
每周检查平台螺丝与夹具是否松动;
定期清除滑轨或丝杆处灰尘与污渍;
电动平台应按说明定期加注润滑脂;
避免将重型物体长时间压放于平台,防止机构变形。
良好的操作习惯与定期维护将极大延长平台使用寿命,提升成像稳定性。
奥林巴斯显微镜IX-70的载物平台以其高精度机械结构、丰富的样本适配性、灵活的模块拓展与卓越的操作便捷性,在科研实践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基础细胞成像、高通量筛选、共聚焦分析,还是复杂的环境控制实验,IX-70的载物平台均能提供稳定、高效、可控的支撑,是实现优质图像采集与精准数据输出的关键基础。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