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X43的光路系统基于奥林巴斯UIS2无限远光学平台构建。无限远光学系统的核心优势在于将物镜后的光线转换为平行光束,再通过镜筒和成像镜头形成清晰图像。这种设计允许在光路中插入各种光学元件(如分光器、滤色片、相差装置等)而不影响像质,实现灵活的光路配置和多模式观察。
无限远光学设计保证了光路的模块化和高性能,使BX43在多种观察模式下均能保持优异的成像质量和高度的系统兼容性。
BX43配备了高稳定性的光源,通常采用LED或卤素灯。光源产生的光线经过集光系统,进入柯勒照明结构,确保样品面均匀且高效的照明。柯勒照明包括视场光阑和光圈光阑,分别调节视野范围和光锥角度,从而优化对比度和景深。
聚光器是光路中关键的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将光源发出的光聚焦到样品上。BX43标配的聚光器为数值孔径(NA)可调的阿贝型聚光器,支持聚光器的上下调节和光圈的开合控制,满足不同样品厚度和观察需求。聚光器中还可安装相差环片,实现相差观察。
物镜是显微镜光路系统的核心成像元件。BX43支持多种UIS2系列无限远物镜,包括消色差物镜、平场消色差物镜、相差物镜、荧光物镜等,覆盖4×至100×多种倍率。物镜通过调节光线的汇聚,实现样品的高分辨率成像,同时保证色差和像差的最小化。
BX43配备多种观察筒,如双目、三目观察筒,满足不同操作需求。目镜通常为10×广视野目镜,视场宽广且屈光度可调。三目筒设计允许光路部分分流至数码相机,实现图像采集和观察的同步。
光路系统的传输核心是将光源发出的光经过样品后,准确地通过物镜传递至观察筒或成像设备。其传输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照明光路: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集光系统及视场光阑,进入聚光器,经聚焦后均匀照亮样品。光路设计保证光斑大小和形状的可调节性,满足不同样品的照明需求。
成像光路:样品发出的反射或透射光线被物镜收集并转换成平行光,经过目镜筒的目镜组放大,最终形成放大清晰的视场像。三目筒通过分光器将光路部分分流,实现图像的数字化采集。
光路分配:通过安装在观察筒中的分光器,光路可以根据比例分配到观察端或成像端。用户可通过旋钮调整分光比例,实现图像观察与数字采集的灵活切换。
BX43采用先进的照明系统设计,满足多样化的实验需求。
柯勒照明结构:确保样品受光均匀且亮度可调,减少成像中的杂散光和光晕,提高对比度。
视场光阑:用于控制视场范围,调节观察区域大小。
光圈光阑:控制进入物镜的光锥角度,影响图像的分辨率和景深。
光源调节:配备亮度调节旋钮,方便用户根据样品特性调节光强。
BX43的光路系统兼容多种成像设备,支持高质量数字图像的获取。
成像接口:配备多种倍率转换镜头接口,适配不同传感器尺寸,保证无暗角图像输出。
成像光路调焦:成像接口通常配备独立调焦机构,使摄像头成像与目镜观察同步清晰。
分光器选择:用户可根据需求选择光路分配比例,实现观察与成像的无缝切换。
软件支持:配套图像处理软件支持实时显示、录像、测量和图像分析功能,提升实验效率。
为了保证BX43光路系统的最佳性能,日常的调节与维护十分重要。
光轴校准:定期检查聚光器、物镜与观察筒的光轴一致性,确保成像清晰无偏移。
柯勒照明调节:正确设置视场光阑和光圈光阑,达到最佳照明效果。
光学元件清洁:定期清洁物镜前片、目镜、聚光器透镜等,避免灰尘和污渍影响成像。
光源维护:更换卤素灯泡或维护LED模块,确保照明稳定。
BX43光路系统支持多种观察模式,包括:
明场观察:基础且常用的成像模式,适合多种样品。
相差观察:通过安装相差环片和相差物镜,实现无染色样品的高对比成像。
暗场观察:利用暗场聚光器和特殊物镜,增强样品边缘对比,适合颗粒和细菌观察。
荧光观察:支持外接荧光激发光源和滤色片,实现荧光样品的特异性观察。
BX43的光路设计高度模块化,方便用户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和升级:
观察筒更换:支持多种观察筒更换,满足不同用户习惯和成像需求。
成像模块升级:可添加高分辨率摄像头、自动对焦模块及多通道成像设备。
光学附件配套:如偏光装置、反射镜、滤色片组等,扩展显微镜功能。
奥林巴斯显微镜BX43的光路系统融合了无限远光学设计的先进理念,配备高性能的光学组件和灵活的调节结构,能够满足复杂多样的科研和教学需求。其模块化的光路设计不仅保障了成像质量,还为多模式观察和数字成像提供了良好平台。通过合理的维护与调节,BX43的光路系统能够稳定高效地工作,为用户提供精准、清晰的显微观察体验。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