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X51为倒置式生物显微镜,其设计充分考虑了细胞培养观察和长时间成像实验的需求,特别适用于生命科学领域中的细胞活体成像。该系统采用UIS2光学系统,能够实现高清晰度、无色差、低噪声的图像采集。
显微镜本体拥有多个扩展端口,可根据需要连接不同成像设备、控制装置、照明系统以及图像处理模块,具备良好的系统兼容性和扩展能力。
显微镜主体(IX51主架)
包括载物平台、物镜转换器、目镜筒、光路调节装置等。
支持多种物镜配置(10x、20x、40x、60x等)。
照明系统
支持透射光源(卤素灯/LED)。
可集成荧光照明装置(如Mercury灯或LED荧光模块)。
光源通过电缆连接至电源控制器,再与显微镜主架耦合。
摄像头/成像设备
常见有CCD、CMOS相机。
相机通过C接口或F接口连接至主机成像端口。
输出图像信号通过USB 3.0、HDMI或GigE接口连接至计算机或图像采集卡。
图像采集与分析系统(计算机+软件)
运行图像处理软件(如CellSens、ImageJ)。
与摄像头连接并控制曝光、分辨率、存储路径等参数。
支持远程控制显微镜焦距、光源等系统功能。
荧光模块(可选)
包括滤光片组、激发光源、光路切换器等。
与主镜架接口处连接,允许切换不同波段的荧光通道。
电动平台与对焦系统(可选)
平台可通过RS232或USB接口与电脑连接。
实现XYZ三轴控制,适用于自动成像及拼接实验。
控制模块与接线部分
包括多路电源、控制面板、信号转换盒。
电缆连接确保各组件之间数据、信号、供电传输顺畅。
在IX51显微镜系统中,各主要组件通过清晰、功能分明的线路和端口连接,确保光学、图像、控制等各子系统协同工作。典型的系统连接图包含如下几个部分:
主架连接
物镜安装于物镜转盘,可连接多个光学通道。
光路调节装置连接至目镜与摄像头分光装置。
照明连接
光源输出端连接至光路耦合器,进入显微镜底部照明通道。
若使用荧光模块,光源需通过滤光片组转换激发波段后进入样本路径。
摄像头连接
安装于三通分光口的顶部或侧面。
使用C接口或F接口固定于机身。
数据线连接至图像采集卡或电脑主板的高速数据接口(如USB 3.0或Gigabit Ethernet)。
图像处理系统连接
电脑主机通过图像采集卡与摄像头联动。
控制软件读取摄像头参数,并对图像进行处理、标记、分析及保存。
电动控制连接
平台、对焦、荧光切换等组件连接至控制器盒。
控制盒与电脑之间通过串口或USB通讯。
实现远程程序化控制与自动成像。
在IX51系统中,数据流与控制信号具有明确的通路:
光路路径:光源 → 激发滤光片 → 二向色镜 → 样本 → 发射滤光片 → 摄像头。
控制路径:电脑 → 控制器 → 平台/聚焦装置/荧光模块。
图像路径:样本 → 成像光路 → 摄像头 → 数据线 → 图像处理软件。
场景一:活细胞荧光成像
IX51主架安装相差物镜(40x/60x)。
接入荧光LED激发光源,选择对应的滤光片组。
安装高灵敏度CCD相机。
电脑运行图像分析软件,对活细胞进行时间序列成像并保存数据。
场景二:高通量自动扫描成像
装载电动平台与电动对焦模块。
利用计算机设定坐标点,自动调节平台移动与焦距。
采集多张图像后进行自动拼图与图像定量分析。
场景三:常规明场/相差观察
使用卤素灯作为透射光源。
目镜直接观察样本,或将图像输出至相机进行数字采集。
图像通过HDMI实时传输至显示器,便于多人同步观察。
电缆管理
保持连接线束整齐,避免信号干扰或缠绕。
使用原配电缆确保连接匹配。
光路校准
更换滤光片或切换光源后,应重新校正光路。
检查各光学元件是否对齐以获得最佳成像效果。
软件兼容
确保摄像头驱动与图像采集软件版本兼容。
使用授权软件可获取完整功能支持。
冷却与通风
对于高亮度光源或高性能CCD,需保证良好通风环境。
防止热量堆积导致系统异常。
IX51系统具有良好的可升级性,可根据科研需求灵活扩展:
更换更高分辨率摄像头以提高图像质量。
增配电动控制系统以实现自动化控制。
添加荧光模块或多通道滤光片组以增强多色荧光成像能力。
与温控台、CO₂培养箱联动,构建活细胞培养环境。
奥林巴斯IX51显微镜系统以其出色的光学性能、强大的系统兼容能力和高度的拓展性,成为现代生物成像实验中的重要平台。其系统连接图展示了从照明、成像、控制到分析的完整流程,不仅提升了操作效率,也为科研实验提供了稳定的技术支撑。通过合理配置和优化连接结构,研究人员可实现更加精细、高通量、多模式的显微成像,为生命科学探索提供坚实保障。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