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观察的目标是增强不同区域、成分、结构之间的可识别性。在光学显微镜系统中,由于样本本身常为无色透明结构,若无对比机制,往往难以呈现边界、内部特征或活动状态。因此,IX81集成多种对比增强机制,使不同实验目的下的图像观察更加精准、高效、可重复。
IX81显微系统支持多种对比观察手段,均可通过光路配置切换、物镜/滤片/插板等组件实现。
依靠样本对透射光的吸收与散射造成的明暗差异形成图像。
简单直观
适合染色组织切片与细胞观察
主要用于形态学筛查与初步判断
将相位信息转化为强度信息,使透明样本中细微折射率差异以灰度形式可视化。
相差物镜(内置相环)
聚光器插板(匹配相环)
同轴光照系统
贴壁细胞、活细胞动态过程观察
无需染色的细胞培养监控
细胞生长状态判定、密度估算
基于偏振干涉增强样本边缘或微小结构的立体感和轮廓清晰度。
偏振器与分析器
Nomarski DIC棱镜对(安装于物镜与聚光器两端)
高数值孔径物镜
图像边缘锐利、背景清晰
增强细胞器、胞间连接等微结构可视化
对比度高、层次丰富,适合图像分析
不同荧光染料在不同激发波长下发出不同颜色荧光,实现不同细胞组分的多通道识别。
可实现三色、四色或更多通道的组合图像
强度、位置、共定位关系清晰可见
图像可叠加、伪彩增强、强度定量
细胞核/骨架/线粒体等多靶点结构可视化
蛋白互作分析(如FRET)
活细胞成像中多信号同步记录
通过遮挡直射光,只收集被样本散射的光线,使样本在暗背景中发亮。
强化颗粒、边缘、散射微结构
特别适用于血液样本、细菌、纳米粒子等高散射样本
通过分析样本对偏振光的响应行为,揭示其结构各向异性或应力状态。
生物晶体、肌肉纤维取向分析
组织应力状态、植物组织分析
药物晶型分辨与材料特性研究
IX81显微镜支持全电动组件控制,对比观察模式之间可一键切换,依赖以下关键模块:
用于荧光通道切换,对应不同染料或光谱带宽。
用于插入相差环片、DIC棱镜或偏振片,可通过软件或面板控制。
自动调用不同观察模式所需的物镜类型(如相差物镜、DIC物镜、荧光专用物镜)。
支持暗场或DIC特殊配置,通过中心孔调节对光束进行成形。
通过主相机或辅助相机,采集多个对比模式下图像,支持实时叠加、合成或时间序列记录。
明场/相差交替观察,识别污染、密度变化、贴壁状态
利用相差判断分裂/死亡过程
DIC增强细胞形态边界,适合行为分析
荧光通道追踪钙离子信号或蛋白运输路径
多通道荧光叠加显示药物标记物分布变化
对比明场/DIC确定细胞形态变化是否伴随结构损伤
DIC与相差组合用于3D支架中细胞附着状态分析
偏振成像揭示材料内部应力与取向情况
IX81对比观察不仅局限于人眼主观识别,还可配合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多通道合成与图像增强
背景扣除与信号增强算法处理
共定位分析、信号强度量化、区域分割统计
Z-stack叠加与3D重构,增强立体对比能力
项目 | 建议配置 / 操作方法 |
---|---|
明场背景优化 | 关闭相差环片,调节孔径光阑匹配物镜NA |
相差图像清晰化 | 使用匹配相差物镜与环片,调整中心对准 |
DIC立体感增强 | 调整棱镜偏移,确保偏振器/分析器方向一致 |
荧光通道交叉最小化 | 精选带通滤片组,避免波段重叠 |
多模式协同成像 | 软件设定自动切换流程,记录图像序列及时间轴 |
在一项关于乳腺癌细胞系的研究中,研究团队使用IX81对比观察功能进行多维图像采集:
明场观察总体细胞排列
相差记录细胞迁移路径
DIC识别细胞边缘与胞间缝隙
三通道荧光追踪核染(DAPI)、细胞骨架(FITC)、线粒体染料(TRITC)
通过软件自动切换模式、Z轴扫描与图像叠加,实现了细胞迁移、形态重构与代谢活性三维度的信息整合分析,为后续药效研究提供了多维数据支撑。
自动识别与智能切换
系统根据样本性质自动推荐观察模式
AI增强对比识别
利用图像识别算法增强结构对比,自动定位感兴趣区域
对比-光谱融合技术
将荧光通道与结构通道结合,实现定量分析与形态监控同步
全场同步采集平台
多模式并行采集通路设计,提高成像效率与数据一致性
奥林巴斯IX81显微镜通过其强大的对比观察系统,实现了多种成像模式下对生物样本的精细识别与高质量图像获取。无论是传统的明场、相差、暗场,还是复杂的DIC与多通道荧光模式,IX81均能通过其高度模块化的设计与智能化控制体系进行高效切换与组合,为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形态学观察、动力学分析和多维结构重建提供了坚实基础。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