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巴斯IX81搭载了先进的UIS2(Universal Infinity System)无限远光学系统。该系统能够确保在各种倍率下实现像差校正和高图像还原度,尤其在低倍镜头下,依然能够保证边缘图像质量和亮度均匀性。
常用的低倍物镜包括:
2X Plan FL N
4X Plan FL N
10X Plan Achromat 或 UIS2 PlanApo
这些低倍物镜均具备大视野(FN 22)、长工作距离、平场校正能力,可搭配相差、荧光、DIC等模块使用,适应多样化的实验需求。
低倍物镜下所呈现的图像具有更大观察面积。例如4X物镜配合1/1.8英寸CCD相机可覆盖约2–3mm直径的样本区域,适合快速筛选或大范围区域对比。
低倍物镜景深相对更大,有助于观察三维结构较明显的样本,如组织切片或3D细胞球。
由于景深大、对焦宽容度高,低倍成像更容易聚焦,适合需要批量观察的实验,如高通量药物筛查。
奥林巴斯物镜特别优化了色差校正,能够在RGB通道上提供更自然、真实的色彩还原,尤其在荧光成像下表现更为突出。
在低倍物镜下,可清晰观察培养瓶、培养皿或多孔板内细胞的整体分布、贴壁情况和污染情况,尤其适合细胞密度估计及传代前判断。
组织病理分析中,常使用低倍进行初步观察和感兴趣区域定位,再逐步切换高倍成像。
在多色荧光实验中,低倍成像用于查看荧光染料整体分布,是否达到目标区域,是否存在非特异背景信号。
如神经网格、血管网络、干细胞团等,低倍镜头可完整显示样本全貌,避免高倍放大下的视野局限。
在低倍成像中,建议使用像元较大、视野较宽的CMOS或CCD相机(如1/1.2英寸、1/1.8英寸),可有效提高图像覆盖面积与亮度表现。
低倍时对焦宽松,但仍需注意Z轴精确调节。建议配合电动Z轴平台及自动聚焦系统,提高成像效率。
为避免边缘亮度下降(vignetting),应将灯源居中调节,并开启光阑调节功能使照明光锥匹配物镜孔径。
IX81支持Olympus CellSens或第三方成像平台(如MetaMorph、µManager等),可通过软件控制物镜转盘、光阑大小、曝光时间等,优化低倍成像参数。
虽然低倍下视觉信息较为整体,但某些旧型号物镜可能存在边缘畸变,需校正或软件矫正。
低倍图像细节少,可能出现“模糊”的错觉,应借助图像增强或增加对比度进行优化。
低倍成像时光路宽广,任何灰尘或玻璃污点都可能成像在画面中,因此需定期清洁物镜、灯箱、滤片等部位。
在倒置显微镜中进行低倍荧光观察时,以下方面尤为重要:
均匀照明系统选择
使用金属卤化物灯或LED光源时,应采用均匀照明设计以保证全视野内的荧光一致性。
滤光片组合匹配
低倍观察时要求滤光片具有高透过率和低背景杂光,尤其对绿色(FITC)和红色(TRITC)通道的分离度要求更高。
曝光时间控制
低倍图像亮度容易饱和,应手动调整曝光时间与增益,防止过曝。
自动拼图功能使用
若目标样本大于一个视野,可使用软件拼图模块,通过XY移动平台逐格拍摄并自动拼接完整图像。
项目 | 建议参数值 |
---|---|
光源类型 | LED / 金属卤化物 |
曝光时间 | 50–200ms |
相机增益 | 中等增益(取决于荧光强度) |
对焦方式 | 自动对焦 / 手动Z微调 |
滤光片组 | 对应染料通道精确匹配 |
图像输出分辨率 | 2048×2048或更高 |
在一个干细胞球培养实验中,研究者利用IX81搭配4X荧光物镜进行成像。由于细胞球直径接近1.5mm,高倍物镜难以完整成像。使用低倍物镜后,通过荧光信号识别球形边界与核染分布,最终结合自动拼图功能,对多个细胞球进行了成像比较与图像分析,显著提升数据整合度与观测效率。
随着成像需求提高,未来低倍成像将趋于:
更高分辨率大视野相机集成
AI辅助识别低倍图像中的异常信号
低倍下三维图像重建与层析成像支持
对于IX81用户,若需进一步增强低倍成像体验,建议:
升级为CMOS高灵敏相机
配置电动平台与图像拼接模块
引入人工智能预筛选模块,提升筛查效率
奥林巴斯倒置显微镜IX81的低倍成像能力为多种生物实验提供了基础保障。通过优良的光学结构、模块化配置、多模式兼容与软件控制支持,使其在组织、细胞、荧光、筛查等多个领域均具备广泛适应性。合理使用低倍物镜、正确配置成像参数、配合平台软件进行图像拼接与分析,将极大提升实验效率与数据质量。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