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显微镜通过激发光激发样本中的荧光染料,使其发出特定波长的荧光。成像系统对激发光与发射光进行光谱分离,仅采集荧光信号成像,剔除背景噪声。
荧光光路中主要包括:
激发光源(例如LED、金属卤化物、汞灯)
激发滤光片
二向色镜(分光镜)
发射滤光片
物镜
探测系统(CCD/CMOS相机)
IX81在荧光路径设计中对上述各部分进行了精细的光学优化与模块化集成。
IX81荧光路径从光源开始,经滤光系统进入物镜,再通过样本激发荧光,最后由探测系统采集图像。该系统主要包含以下组件:
位于显微镜后部,支持多种外接荧光光源,包括:
高压汞灯(HBO 100W)
金属卤化物灯(USHIO, Lumen等)
多通道LED系统(如CoolLED、Excelitas)
光源通过光纤或直接照明方式与光路耦合。
光源发出的激发光通过激发滤光片选定特定波长,滤除非目标激发波段。IX81可配置多个滤光片轮(6位/8位),实现多染料快速切换。
安装在荧光滤块(cube)中,45°反射激发光向下至物镜,同时允许发射光透过,进入探测系统。
荧光激发光经过物镜进入样本,样本内被激发的荧光分子发出发射光,经过物镜再返回光路上层。
通过发射滤光片,剔除残余激发光,仅允许特定波段荧光通过至相机。
常用探测器包括:
冷却CCD相机(用于弱荧光信号)
高速CMOS(适合活细胞时间序列成像)
电动切换器/分光器(如双通道同时采集系统)
IX81采用标准荧光滤块设计,可快速更换滤光片组。每组滤块包含激发、发射与分光镜,用户可根据染料选择匹配组合,如DAPI/FITC/TRITC/Cy5等。
支持6位或更多荧光滤块自动切换,软件控制快速响应,减少物理操作干扰,提高多通道图像连续性。
配合双光源输入接口(如右后与左侧端口),可实现常规荧光与激光扫描共存,便于整合激光共聚焦模块或FRET成像路径。
通过奥林巴斯控制软件(如CellSens)或第三方软件接口,用户可定义荧光路径的自动化操作序列,实现激发-采集-保存流程自动化,适配高通量实验。
为确保全视野荧光分布均匀,需通过光源整形器、准直透镜组进行光束优化,防止中心亮、边缘暗现象。
不匹配的发射滤光片会导致荧光信号弱、背景高,建议根据染料峰值发射波长选择带宽合适的滤光片,如:
FITC: 发射波长520±20nm
TRITC: 发射波长590±20nm
DAPI: 发射波长460±25nm
荧光滤块需高质量镀膜、角度精密控制,避免激发光漏入成像路径影响图像纯净度。
荧光成像对焦较敏感,建议结合电动Z轴平台与自动对焦模块,以消除热漂移或成像漂移问题。
以典型双通道荧光实验为例(FITC+TRITC):
设定通道1:激发波长470nm,发射525nm
切换滤块转盘至FITC位置
打开光源,设定曝光时间100ms,拍摄第1帧
切换至TRITC通道,激发波长550nm,发射600nm
曝光120ms,采集第2帧
自动叠图、伪色合成、保存
软件可自动完成滤块切换、快门控制、光源强度设置、图像叠加与命名存储。
IX81平台支持多种荧光路径扩展:
支持同时采集多个波段(如双CCD分光模块),适合高速动态过程观察,如钙离子瞬时变化、膜电位成像等。
通过专用滤光片组与路径切换系统,可实现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实验。
适配总内反射荧光(TIRF)系统,实现单分子激发与膜近端成像。
结合激光输入与ROI扫描,可执行荧光漂白恢复实验,观察分子动态行为。
问题类型 | 可能原因 | 处理建议 |
---|---|---|
荧光强度过低 | 灯泡老化、滤光片污染、染料浓度低 | 更换灯源、清洁光路 |
图像不均匀 | 光源未居中、物镜镜头脏污 | 调整灯箱、清洁前镜片 |
多通道重影 | 滤块未校正、平台移动误差 | 调整光路校准、使用软件对齐功能 |
高背景干扰 | 激发光泄漏、样本自发荧光 | 使用更窄带宽滤片、控制背景染料 |
细胞标记实验:FITC、DAPI等常规通道稳定支持,适合细胞核、骨架、线粒体等染色。
蛋白互作分析:FRET路径与双通道配置实现动态分子交互分析。
时间序列实验:电动快门与光源同步控制,适应长时间成像实验。
高通量筛选:搭配多孔板与自动换位系统,支持多样品快速采集。
奥林巴斯倒置显微镜IX81的荧光路径设计体现了高灵敏度、宽通道、模块化和智能化的多重优势。从光源到探测器的每一个节点均可自定义组合,使其适用于多种复杂成像需求。通过优化光路配置、合理选择滤光片组、精准控制曝光流程,IX81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提高实验效率,是现代荧光成像系统中的典范之一。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