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应平稳、防震、无电磁干扰。
建议安装在独立实验室内,具备通风系统与恒温环境,便于长期细胞成像实验。
避免显微镜受阳光直射,防止光学器件老化。
打开主电源,启动荧光光源(汞灯或LED灯)。
打开照明控制器、摄像头供电及图像处理软件。
检查显微镜底部风扇运转是否正常(如配有冷却系统)。
IX-70支持多种容器:
培养皿(35mm、60mm、100mm)
多孔板(6孔、24孔、96孔)
玻片底培养瓶
标准载玻片
保持样品表面无气泡,液面平整,避免光线散射。
若为荧光样品,建议避光操作,减少荧光衰减。
使用恒温装置时提前预热至实验温度(如37℃)。
取下载物平台夹具,放置样品于中心位置。
微调平台位置,使样品目标区域位于物镜视野中心。
启用夹持装置固定样品,防止观察中发生位移。
初始观察建议使用10X或20X物镜定位。
根据实验要求,切换至40X、60X、100X等高倍率物镜。
若为相差或荧光观察,应配备带环带或高NA物镜。
确保聚光镜居中,数值孔径(NA)匹配所用物镜。
明场模式下应调整孔径光阑获得适当对比度。
荧光观察时聚光镜可置于“荧光位置”或完全打开。
明场照明建议从低亮度逐步调节至适宜图像对比度。
荧光灯源启动后需预热5~10分钟,以稳定光强。
LED光源可即时使用,但需避免高强度持续照射。
IX-70支持多种观察方式,用户可根据实验内容灵活切换:
模式 | 操作方法 | 应用场景 |
---|---|---|
明场 | 关闭滤镜组,调整光圈与亮度 | 染色样品、基础结构观察 |
相差 | 切换相差环盘并选择匹配物镜 | 无染透明细胞形态观察 |
荧光 | 插入滤光片组(如GFP、DAPI),调节激发光 | 荧光标记细胞、蛋白定位、信号通道 |
DIC(差分) | 安装DIC棱镜与偏振器组件 | 精细细胞结构与亚细胞成像 |
使用粗调旋钮将物镜缓慢接近样品底面。
观察样品轮廓时转动微调旋钮,获取初步清晰图像。
切换至更高倍物镜后再次微调。
可采用微小Z轴步进扫描(Z-stack)寻找最佳焦面。
使用软件“实时对焦辅助”功能优化成像清晰度。
对于层次结构样品,可结合图像堆叠提升景深。
由于不同滤镜组透光性略有不同,可能导致焦面偏移。
可通过微调Z轴或软件设定不同通道对应的焦面高度,确保多色图像配准。
安装CCD或CMOS相机于三目端口。
使用成像软件设置曝光时间、增益、伽玛值。
高通道实验应开启自动白平衡与背景扣除功能。
明场图像建议保存为TIFF格式,保证图像质量。
荧光图像可保存为16位RAW格式,用于定量分析。
动态观察建议使用AVI或MP4格式录制。
配合图像处理软件可执行:
细胞计数与测量
强度定量(荧光信号)
三维重建(Z轴图像堆叠)
时间序列分析(细胞运动、反应轨迹)
IX-70支持最多6组荧光滤镜模块快速切换。
每次切换后,需重新确认光路匹配及荧光通道强度。
设置软件中不同通道的曝光补偿值,保持图像亮度一致。
可通过ND滤光片调整激发光强度,减少荧光漂白。
若配备电动滤镜转盘与自动Z轴控制系统,可批量采集多通道图像。
系统自动执行通道切换、焦点微调、图像保存等流程,提高效率与重现性。
设定每隔一定时间拍摄一帧图像,观察细胞变化。
配合恒温箱与二氧化碳培养舱,实现长时间活细胞实验。
配置蓝光激发LED,与GFP通道配合进行刺激-记录实验。
结合钙信号或神经反应进行即时响应观察。
可安装显微注射器支架,辅助完成单细胞注射、细胞融合等操作。
IX-70平台空间足够,便于操作器械集成。
项目 | 操作说明 |
---|---|
物镜清洁 | 使用镜头纸蘸镜头清洁液轻拭镜面,避免划伤 |
反射镜与滤镜维护 | 定期检查滤光片是否有尘污,使用气吹或无尘布轻拭 |
光源管理 | 使用高压汞灯需预热5-10分钟,关闭后至少冷却10分钟再重新点亮 |
摄像头保护 | 不使用时请关闭图像采集软件或断电,防止过热 |
防止荧光漂白 | 避免长时间照射,使用快门控制光照间隔 |
关机顺序 | 关闭光源 → 成像系统 → 显微镜主电源 → 软件 |
奥林巴斯IX-70显微镜作为一款高端倒置荧光显微平台,其显微操作涵盖样品管理、光学系统调节、观察模式切换、多通道成像、图像采集与数据分析等一系列流程,是实现高质量图像输出与精准实验数据的关键环节。通过对设备性能的充分理解与规范操作,用户可在细胞生物学、药理学、组织工程、发育生物学等多个领域中进行可靠、可重复的实验操作。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