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置显微镜IX-70以其模块化设计、优异的光学性能和丰富的扩展选项著称。本教程面向初学者和有一定显微经验的用户,系统讲解从设备准备到高级成像的全过程,帮助您快速上手并掌握高质量图像获取的方法。
显微镜主体(带镜架和光学系统)
观察筒(双目或三目)
目镜(常配WH10×/22两支)
UIS无限远物镜(4×、10×、20×、40×)
样品托架及X-Y移动平台
电源箱及电源线
照明模块(卤素灯或LED模块)
转接环及相机接口(若选配)
使用手册及保修卡
工作台:水平坚固、承重≥50kg,无强烈震动。
室温湿度:20–25℃,湿度<60%,无强光直射,无强磁干扰。
电源要求:AC100–240V、50/60Hz;配备稳压电源或UPS可选。
将显微镜主体置于工作台中央,确保镜架四角平稳接触桌面。
安装观察筒:对准顶端接口,轻插并顺时针旋紧锁紧环。
插入目镜:将两支目镜分别插入双目筒内,与刻度对齐即可。
拧上物镜:顺次旋入4×、10×、20×、40×物镜至定位声响。
安装样品托架:滑入托架导轨,推到限位位置并锁紧固定螺丝。
连接电源:将电源线插入电源箱,另一端接显微镜背部电源口,再接市电。
点亮照明:确认光源仓盖已关闭,打开电源箱开关,旋动亮度调节旋钮至低亮度。
总电源:背部主开关,按下电源指示灯亮起。
光源开关:面板按键或旋钮式,顺时针打开,初次建议置于最低亮度,防止过曝损伤眼睛。
根据实验容器类型选择合适托架或多孔板适配器。
将样品培养皿/玻片稳固放置于平台中央。
如需压片观察,轻松锁紧压片装置,注意避免玻片破裂。
筒高:可上下旋转锁紧环,调整至舒适坐姿位置。
目距:两目目镜间距通过拉伸或缩回双筒使左右目视差消失,获得单一圆形视野。
屈光度:左右目镜顶部各有屈光度调节环,根据个人视力±5D微调至最清晰。
以10×物镜为起始,旋转物镜转盘至10×档位。
确保物镜下端与样品托架之间有约5–10毫米间隙。
粗调旋钮(大齿轮):快速移动平台至焦平面,带有行程限制,防止撞击物镜。
微调旋钮(内圈小齿轮):精细调整焦距,步进约0.2–0.5μm,用于高倍成像。
分别旋转X轴、Y轴旋钮,平移样品至视野中心。
目视网格刻度可辅助定位并记录目标位置。
光源:闭合相衬环,移除滤光片组。
调光:亮度适中,以观察细胞边缘为准。
聚焦:常规微调,图像中心和边缘均应保持清晰。
安装相衬物镜(带刻度环的20×或40×物镜)。
插入对应相衬环片至滤光片转盘。
调节聚光器高度与中心,使菲涅尔环与相衬环同心。
适当缩小光阑以增强对比度,调整亮度至最佳。
安装荧光滤光片座,选择激发和发射滤光片。
启动荧光光源(汞灯或LED),等待稳定预热(汞灯约2分钟)。
关闭室内环境光,查看视野有无自发荧光噪声。
根据荧光强度微调亮度与曝光时间,通过三目筒连接相机采集。
安装DIC棱镜或偏振片,按设备说明书校准光路,微调聚光器、分析器方向至最佳对比。
三目筒插口与相机转接环连接,将相机固定于三目端口。
启动配套软件(CellSens、MetaMorph等),在软件中选择合适曝光、增益等参数。
单张拍照:聚焦准确后点击软件拍照按钮,保存为TIFF或JPEG格式。
连续录像:根据实验需求设置帧率与时长,确保硬盘空间足够。
使用软件进行背景校正、伽马调整、对比度增强。
对多通道荧光图像进行伪彩色合成及强度量化。
目镜与物镜:使用镜头纸沾少量镜头清洁液,由中心向外轻轻擦拭。
滤光片:取出后用镜头纸或纯棉签清洁边缘,避免碰伤镀膜。
每3–6个月在聚焦滑轨及X-Y导轨添加微量专用润滑脂。
避免使用普通油脂,以免吸附灰尘。
卤素灯20W寿命约200小时,建议定期更换;LED模块寿命长达5000小时。
汞灯灯泡使用时避免频繁开关,使用后待自然冷却再关电。
定期检查电源线与插头接触是否良好,无破损或松动。
灯泡仓内风扇清洁,确保散热通畅。
问题现象 | 可能原因 | 解决方案 |
---|---|---|
无图像或视野黑暗 | 光源未开启;光源灯丝烧断 | 检查光源开关;更换灯泡 |
图像不清晰或模糊 | 聚焦不准确;物镜或目镜脏污 | 重新聚焦;清洁光学部件 |
部分区域过亮或过暗 | 光阑位置不当;滤光片未插紧 | 调整光阑;重新安装滤光片 |
相衬环与聚光器环不同心 | 校准偏差;安装不到位 | 调整聚光器高度与中心;重装相衬环 |
荧光信号弱或无信号 | 滤光片组合错误;荧光灯老化 | 检查滤光片;更换荧光灯 |
机械移动阻力过大 | 导轨无润滑或异物卡滞 | 清洁滑轨;添加专用润滑脂 |
预聚焦法:先用低倍物镜(4×或10×)快速定位目标区域,再切换高倍微调,可节省时间并减少碰撞风险。
分区拼图:使用电动平台或手动导航按设定步距采集相邻视野图像,后期软件拼接成大视场图。
时间序列成像:设置荧光或明场定时拍照,可实时监测细胞运动、药物响应等动态过程。
多通道自动切换:在CellSens等软件中预设不同滤光通道参数,点击切换即可完成多色成像,提高效率。
环境控制配合:若需活细胞长时程成像,配合恒温箱和CO₂培养腔使用,保证细胞状态稳定。
通过本教程,您已掌握IX-70的组装、基础操作、各种观察模式切换、数字成像及日常维护等核心技能。熟练应用上述流程和技巧,能有效提升实验效率和图像质量。建议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具体样本和实验目的灵活调整参数,并参照厂商提供的详细说明书和SOP规范,确保设备安全与数据可靠。祝您在显微成像研究中取得卓越成果。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