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X81的电动调焦系统主要基于Z轴方向的自动控制,实现聚焦面在微米甚至纳米级别上的精确定位。其结构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驱动显微镜的聚焦组件沿垂直方向精细移动
内嵌高精度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
与主框架集成,可实现微米级别Z轴定位精度
确保Z轴移动时的机械稳定性和重复性
支持重负载(如加装培养舱、扫描平台后仍可精准移动)
实时记录当前位置,支持闭环控制
可实现预设位置精确复现,提高图像一致性
与奥林巴斯CellSens平台高度集成
支持图像聚焦、Z-stack扫描、自动对焦、延时控制等多种功能
电动调焦系统通过步进电机驱动镜头组或样本平台上下移动,实现聚焦平面的调节。通过软件或外部控制器发出移动指令,系统按照设定步距精确移动,并通过编码器反馈当前位置。
用户或系统发出调焦指令
控制器驱动Z轴马达按指定方向移动
到达目标位置后稳定停留
若启用自动对焦模块,则通过图像清晰度计算进一步微调焦点
IX81的电动调焦系统支持多种控制方式,便于不同使用场景灵活操作:
设置Z轴扫描范围、步长、速度
实现时间序列成像中的定时聚焦
自动聚焦算法集成,实时调整焦点
外接多功能电控盒(如IX2-UCB)
提供旋钮调节、步进移动、快速回零等操作
适用于训练、临时对焦需求
支持连接自动化平台、机器人手臂
可实现光源、快门、平台等多模态同步控制
适用于高通量成像与智能化实验系统集成
最小移动步长可达0.01 µm,适用于亚细胞级别成像
在长时间实验中,焦点稳定性强,可补偿热漂移与平台应力变化
可设置多层Z堆栈(Z-stack),实现三维重建
在组织切片厚样本中实现多层成像与聚焦
基于图像清晰度分析的自动聚焦算法(Contrast-based Focus)
可在低对比度样本、荧光弱信号场景下精确聚焦
与多点扫描、时间序列成像协同使用,减少人为干预
在长时间实验(如细胞动态追踪)中,通过定时微调焦点应对系统漂移
支持温控平台与调焦系统协同补偿系统误差
电动调焦系统实现设定时间间隔内的自动再聚焦,避免长时漂移导致图像模糊
保证每一帧图像的焦点一致性,有助于细胞运动、凋亡、增殖过程的精确分析
利用Z轴精确位移控制,可获取样本不同焦平面图像
适用于厚组织切片、3D细胞球、类器官等结构观察
支持Z-stack最大投影、体积重建、信号体积统计分析
与XY电动平台协同控制,在多孔板扫描中逐孔聚焦
保证成像清晰度,提升图像批量采集效率与质量一致性
在自动程序中预设焦点位置,实现无人工干预的样本批处理
搭配荧光路径与快门控制系统,构建完整图像自动采集流程
每次实验开始前建议进行Z轴归零校准
特别是在更换物镜、载物台、样本厚度发生变化时,确保位置准确性
根据样本厚度与实验分辨率合理设置步距
薄样本可用0.3–0.5 µm;厚样本可设定2–5 µm步距进行Z-stack
对于温度波动明显的实验,应开启自动对焦或使用软件漂移校正功能
控制实验环境温度以降低系统热引起的Z轴偏移
避免频繁强制断电,避免马达位置丢失
定期检查Z轴模块是否存在积尘、滑轨阻塞等问题
软件更新时校验电动驱动器与接口兼容性
在一项干细胞类器官发育研究中,研究者利用IX81的电动调焦系统进行Z轴多层扫描,结合共聚焦光源与自动控制软件,实现如下功能:
设定Z轴范围为100 µm,步距1 µm,采集100层图像
每一层均通过自动对焦微调,确保焦点精确
结合CellSens软件进行Z-stack合成、3D可视化与荧光信号体积分析
研究成果揭示了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类器官结构的三维发育趋势,为后续药物靶点定位提供了空间参考依据。
引入压电驱动器,实现亚纳米级调焦精度
支持原位结构分析与单分子定位成像
结合图像识别与深度学习技术,智能预测并自动调整焦点
提高弱信号样本下聚焦准确率,尤其适合荧光低表达样本
将Z轴调焦与XYZ电动平台、滤光片切换器、光源快门集成控制
实现一键式多维扫描(XYZλt),支持高通量、高时间分辨率实验设计
奥林巴斯IX81的电动调焦系统是该平台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多维成像能力的核心基础之一。它在精准聚焦、Z轴扫描、自动对焦与长期稳定性方面表现出色,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高效率、高精度的成像支持。合理配置与科学操作该系统,能够显著提高实验图像质量与数据一致性,是高端显微实验室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