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本稿围绕1652100电穿孔平台的电极类部件进行系统说明,覆盖一次性电击杯电极、可重复使用的槽式/板式电极组件、ShockPod接触端与连线端子三类对象,给出更换判据、备件与工具、拆装步骤、表面复洁与钝化、启机校准、功能验收、记录留存与常见问题排查,力求做到人手一稿即可独立完成操作。
一次性电击杯电极(Cuvette Electrode)
电极与杯体一体成型,常见间隙 0.1/0.2/0.4 cm,对应不同场强窗口,原则上“用一次换一次”,严禁清洗后复用。
槽式/板式电极组件(Reusable Chamber/Plates)
由两片平行电极与密封座、导线端子构成,适合较大体积或特殊样本,支持拆洗与更换电极片,需按周期评估表面状态。
ShockPod 与接触端子
作为主机与电极之间的桥接件,内部为弹性触片与高压端子,保证杯体插入后两极可靠导通,也是故障高发点之一。
一次性电击杯:开封暴露、出现划痕/变形、肉眼可见颗粒、包装破损、批次超期,直接淘汰
重复电极片:出现斑驳腐蚀、针孔点蚀、明显氧化变色、抛光后仍可见凹坑、边缘翘曲、厚度不均、固定孔磨损松旷
ShockPod/端子:弹片回弹迟滞、端子发黑、接触面烧蚀、绝缘件龟裂、插拔阻力异常
电性能异常:同批条件下时间常数漂移超出历史均值±20%,空杯试脉冲出现不规则尖峰,温升明显高于以往
满足任一项即可列入“强制更换”,不拖延、不试幸运。
新批次电击杯(0.1/0.2/0.4 cm,按项目需求配比)
槽式/板式电极片与密封圈套件(原厂规格)
十字/一字螺丝刀、内六角扳手、可调力矩螺丝刀
无尘擦拭布、无纤维棉签、镊子、刻度滴定管
去离子水、实验室中性清洗液、70%乙醇
绝缘手套、防静电手环、护目镜
放大镜或便携显微镜、电导率笔、记录表单
完全断开主机高压输出与电源,等待储能释放完毕
操作区域保持干燥洁净,必要时在生物安全柜内完成
穿戴绝缘手套与护目镜,金属工具远离带电端
准备托盘或软垫,防止拆下的部件跌落磕碰
开封核验
查批号、有效期、间隙规格、包装完整度,外观透亮、无划痕与颗粒,随机抽测一只以去离子水润洗,倒置观察是否有渗漏。
装样注意
体积遵循杯型推荐,轻轻敲击杯壁排泡,液面不超过标线,杯口外壁擦干。
装入ShockPod
垂直插入至定位,确认“到位感”,不可用力扭转,避免端子刮伤。
启机试脉冲
以空白缓冲液做一次低能量试脉冲,观察是否有打火、尖峰、异味,合格后进入正式样本。
提醒:电击杯只要经历一次电击,视为寿命终止,不做任何形式的清洗复用。
拆卸
松开固定螺钉,均匀对角退力,取下旧电极片与密封圈,记录旧件号与使用总次数。
表面评估
在放大镜下检查,若见明显点蚀/凹坑,直接报废,不做再加工复用。
新件预处理
新电极片使用中性清洗液快速清洁,去离子水冲净,70%乙醇置换后自然风干,避免手指直接接触工作面。
密封件处理
检查密封圈弹性与完整性,必要时更换,切勿旧新混用。
复装与力矩
将电极片、密封圈按定位槽装入,十字对角分次上紧,使用力矩螺丝刀“分档逐步到位”,避免一侧过紧导致翘曲或密封不均。
泄漏与电导预检
注入去离子水,静置3–5分钟,外观无渗漏,测得出液电导接近基线。
电学空载测试
连接主机,以低能量短脉冲触发,记录时间常数与波形外形,与历史模板对比在允许波动内方可上样。
轻污/盐垢:中性清洗液浸润 3–5 分钟,棉签沿同一方向轻拭,去离子水冲净
酒精置换:70%乙醇快速冲洗,促进干燥,防止水痕
严禁:强氧化剂长时浸泡、硬质磨料抛光、金属刷刮擦
钝化思路:若为不锈钢材质,出现轻微暗斑可用温和钝化液短时处理后大量冲洗,必要时做一次空载老化脉冲,稳定表面状态
外观与弹性检查
观察端子颜色与光洁度,按压弹片确认回弹灵敏,无卡滞感为宜。
清洁
无尘布蘸少量乙醇轻拭接触面,彻底干燥后再插拔杯体。
接触电阻评估
在无电条件下做通断检查,多次插拔复测稳定性,异常波动提示端子疲劳。
更换
若端子烧蚀、塑件龟裂、回弹不足,整体更换ShockPod,不做局部修补。
插拔寿命管理
建立累积插拔次数台账,达到预设阈值主动更换,预防性维护优于被动停机。
空杯曲线
同一参数下重复触发3–5次,时间常数与峰值在历史均值±10%内,波形无毛刺尖峰
等效负载测试
用标准缓冲液或模拟电阻网络复现常用工况,拉取脉冲日志,比对上一周期数据
温升与重复性
连续脉冲若温升偏高,检查电极接触与紧固力矩,必要时复洁或重装
首批实样验证
选择低风险样本做一次小规模验证,阳性率与活率达标后再切入正式产线节奏
部件信息:电极类型、规格、批号、供应批次
安装信息:安装人、日期、使用位置、力矩设置
预检数据:电导、空杯时间常数、波形截图
首批数据:阳性率、活率、复苏时间点、温升观测
维护动作:清洁方法、抛光/钝化处理、再次验证结果
退役原因:腐蚀、点蚀、翘曲、渗漏、端子疲劳等
上述信息纸电双存,便于抽检与知识沉淀。
打火/异味
杯内气泡、颗粒或盐分偏高,检查装样流程,必要时更换杯体与复洁ShockPod
时间常数异常漂移
电极接触不良或表面污染,复洁、重装、复测,若仍异常更换电极片或ShockPod
渗漏
密封圈老化或力矩不均,替换密封圈并按对角法均匀上紧
波形毛刺
端子烧蚀或松旷,优先更换ShockPod,再做等效负载测试
温升过快
样本电导偏高或接触电阻异常,先换缓冲降低电导,再排查端子与紧固状态
新人跟练两轮,在导师监护下完成拆装、预检、空载与实样验证
通过一次“盲测”演练方可获得独立操作授权
每季度组织一次案例复盘,更新“故障图库”与“参数热图”,形成可视化经验库
每次使用后:中性清洗 → 去离子水冲净 → 乙醇置换 → 自然干燥
每周:空杯时间常数基线测试、ShockPod插拔手感与接触面复洁
每月:抽检重复电极片表面状态,必要时预防性更换
每季度:端子与连接线全面体检,校对记录模板与阈值设置
装样前排尽气泡,液面不过标线
反应结束立即复洁,避免盐垢干结
棉签只朝单一方向擦拭,减少微划痕
力矩分档渐进上紧,防止边角翘曲
端子保持干燥清洁,插拔直上直下
低导缓冲优先,缩小热负荷窗口
定义“预警阈值”,超线即换,不观望
建立“备件色标与批次卡”,上架先入先出
将空杯基线曲线贴在设备旁,边操作边对照
小批量先行验证,再放大并行,避免批量返工
场景A:高频微生物转化线
周一更换一套新ShockPod,每批次使用全新电击杯,空杯基线早晚各一次,观察时间常数与波形,记录克隆数分布,周五汇总报表,若周内任意一次出现异味与尖峰,即刻换杯与复洁,必要时更换ShockPod。
场景B:槽式电极用于酵母同源重组
每完成50次电击即拆洗与表面评估,发现点蚀立刻更换电极片,装配后以等渗缓冲做泄漏与空载验证,再进行三组小样试脉冲确认时间常数回到历史均值附近。
场景C:哺乳类细胞mRNA瞬时表达
采用0.4 cm杯,所有杯体一次性使用,ShockPod每日收工复洁,出现插拔卡滞与回弹迟缓当日更换,不跨天观望。
以“电极状态—空杯曲线—实样阳性率/活率”三轴联动,形成参数热图
任何更换动作都生成唯一事件号,关联当日全部样本
异常闭环在48小时内完成,包含根因、措施、复验结论、预防策略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