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电穿孔仪 165-2661(Bio-Rad Gene Pulser Xcell 165-2661)是一款高性能生物电转化设备,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编辑、药物递送及生物制药等领域。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精确控制电场脉冲,使细胞膜瞬间形成可逆性微孔,从而实现外源分子(如 DNA、RNA、蛋白质或药物分子)进入细胞内部的过程。
该型号在伯乐系列电穿孔系统中属于高端科研级设备,兼具高电压输出、高灵敏检测、智能控制与安全防护功能。165-2661 以可靠的硬件结构和精密的电参数控制,满足科研人员对高重复性、高导入率与细胞活性保持的多重要求。
电穿孔(Electroporation)是一种非化学性基因导入技术,通过外加短暂高压电场,使细胞膜两侧的跨膜电势迅速上升。当电势超过膜的介电强度阈值(约 0.2 V 至 1 V 之间)时,膜脂双层重新排列,在纳秒至微秒内形成临时微孔。
这些微孔允许外源核酸、蛋白质或其他分子进入细胞质甚至细胞核。电场移除后,细胞膜自行修复,恢复原有通透性。
165-2661 通过高压模块在两电极间产生瞬时脉冲电场。电场强度 E 与施加电压 V 及电极间距 d 的关系为:
E=VdE = \frac{V}{d}E=dV
仪器能够精准调节 10–3500 V 的电压,匹配不同间距(0.1–0.4 cm)的电击杯,实现 0.5–15 kV/cm 范围的电场强度。
同时可设定电容、电阻与波形类型,从而实现能量、时间常数及放电曲线的全方位控制。
伯乐 165-2661 整体由主机、电击槽(ShockPod)、控制面板、电源系统、监测模块及外围配件组成。
主机部分
内置高压脉冲发生器、放电模块、控制电路与监测系统;
采用耐高压绝缘材料与金属屏蔽结构,确保输出稳定与安全。
控制面板
液晶显示屏显示实时电压、电阻、电容、时间常数、脉冲数与波形模式;
具备多语言操作菜单与记忆功能;
通过数字化旋钮与按键实现电压、时间、模式的精确调节。
ShockPod 电击槽
采用聚碳酸酯绝缘外壳,内部设安全锁;
与主机电缆连接,可容纳 0.1 cm、0.2 cm、0.4 cm 等多种规格电击杯;
具自动识别与盖锁检测功能,未闭合无法放电,确保实验安全。
电击杯(Cuvette)
不同间距适配不同样品体积与电场需求;
采用高透明度石英或聚碳酸酯材料,耐高压、散热快;
可一次性使用或经消毒后重复使用。
安全与散热系统
具有过压、过流、短路与残余电荷放电保护;
内置智能风冷系统,维持温度稳定。
| 参数类别 | 技术数据 |
|---|---|
| 电压调节范围 | 10 – 3500 V,分辨率 1 V |
| 输出误差 | ≤ ± 2% |
| 电容范围 | 25 – 3275 µF |
| 电阻范围 | 50 – 600 Ω,可自动匹配 |
| 电场强度 | 0.5 – 15 kV/cm(视电极间距) |
| 时间常数 | 0.1 – 25 ms,可实时显示 |
| 脉冲类型 | 指数衰减波、方波、多脉冲 |
| 放电响应时间 | ≤ 10 µs |
| 存储功能 | 可保存 ≥ 100 组实验参数 |
| 数据接口 | USB 输出实验记录文件 |
| 尺寸与重量 | 主机约 33 × 26 × 15 cm,重 约 6 kg |
这些参数使 165-2661 能同时满足微生物、动物细胞、植物原生质体及药物载体体系的多样化需求。
高精度电压控制
通过闭环反馈系统实时监测输出电压,偏差低于 ±2%,保证实验重复性。
多模式放电
支持单脉冲、高频多脉冲及方波、指数波切换,以适应不同细胞膜恢复特性。
智能化控制系统
内置微处理器自动计算时间常数与能量释放曲线,可实时显示放电状态。
安全防护机制
具备盖锁检测、自动放电、过温报警、过压保护及电源接地保护。
可扩展性强
可配合伯乐 Micropulser 模块及 Electroporation Buffer 系统实现高通量操作。
实验记录与追溯
自动保存实验参数与输出波形,支持数据导出用于科研归档。
伯乐 165-2661 可广泛应用于以下研究方向:
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工程
质粒导入、DNA 克隆、基因编辑(CRISPR/Cas9);
RNA 转染、基因沉默、信号通路研究。
细胞生物学与蛋白表达
动物细胞瞬时或稳定转染;
蛋白定位、功能验证与信号通路分析。
微生物工程
高效转化大肠杆菌、乳酸菌、放线菌;
工业菌株代谢通路改造。
植物生物技术
原生质体电穿孔导入外源基因;
植物瞬时表达与育种研究。
医学与药物研究
基因治疗、细胞免疫疗法、mRNA 疫苗载体测试;
电穿孔辅助药物递送与电化学疗法。
纳米与材料科学
纳米颗粒、药物载体进入细胞机制研究;
电场调控下的生物材料反应。
样品洗涤去盐,保持电导率 0.5 – 1.5 mS/cm;
调整细胞浓度,预冷至 4 ℃;
混合外源分子后装入电击杯。
进入 Menu 设置 → 输入电压、电容、波形及脉冲次数;
确认时间常数在目标范围内;
保存方案后准备执行。
插入电击杯,确认盖锁;
按 Pulse 键执行放电,系统实时显示输出数据;
电击完成后取出样品进行培养或分析。
实验结束后,仪器自动保存当前参数;
可通过 USB 接口导出 CSV 文件以便统计。
精准可控的电场输出
电压分辨率 1 V,时间常数偏差 < ±0.1 ms,使结果高度一致。
兼容性强
支持多种电击杯及样品体系,用户可自定义电阻、电容。
高重复性
在连续放电 500 次后输出波形偏差不超过 1.8%,长期稳定可靠。
数据化管理
每次实验参数、能量与波形自动存档,实现科研可追溯。
操作安全性高
自动放电、盖锁保护、过压与过流防护等多重措施确保安全。
维护成本低
模块化设计,易更换、易清洁,维护周期长。
电极保养
每次使用后清洗电击杯并彻底晾干,防止电极氧化。
ShockPod 维护
保持内部干燥清洁,定期检查盖锁与电缆连接。
系统校准
每 3 个月检测输出电压偏差并校正;若偏差 > 2%,需检修。
散热系统
确保通风口无灰尘堵塞,定期清理风扇滤网。
环境要求
温度 10–35 ℃,湿度 ≤ 75%,避免高湿与腐蚀性气体。
操作时必须佩戴绝缘手套,避免触摸电极;
放电前确保盖锁闭合;
不得使用含盐或有机溶剂的高导液体;
实验台面保持干燥,避免液体溢出;
出现闪光、烟雾或异味时立即断电并检查;
所有废弃样品高压灭菌后方可弃置。
| 应用类型 | 样品 | 电压 (V) | 电场强度 (kV/cm) | 成功率 |
|---|---|---|---|---|
| 质粒转化 | E. coli | 2000 | 10 | > 95% |
| 酵母导入 | S. cerevisiae | 1400 | 7 | > 90% |
| CHO 转染 | 动物细胞 | 600 | 1.5 | > 80% |
| 植物原生质体 | 烟草 | 700 | 1.75 | > 85% |
| 药物电穿孔 | 黑色素瘤模型 | 800 V/cm | — | 效率提升 10 倍 |
伯乐电穿孔仪 165-2661 的推出极大地推动了非病毒基因导入技术的发展。它以物理方式取代传统化学转染或病毒载体转导,具有以下科研价值:
安全性高:无病毒基因整合风险,适合临床细胞制备;
通用性强:几乎适用于所有生物体系;
效率稳定:通过可控电场获得高导入率;
节省成本:耗材少,操作简便,维护周期长;
可重复性高:适合标准化、自动化研究流程。
随着生物技术与电子控制技术的进步,电穿孔仪的应用正由单纯的基因导入拓展到精准药物递送、细胞治疗、疫苗开发与纳米生物工程等领域。
未来版本将更多融合智能算法与参数学习模型,使电压、电容及时间常数自动匹配样品类型,实现智能化穿孔控制。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