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概述与适用对象
伯乐电穿孔1652100是一款面向微生物与基础分子克隆实验的台式电穿孔设备,特点是结构紧凑、操作简洁、参数调用迅速、重复性好。更适合细菌与酵母等微生物的质粒转化、线性DNA导入、标记染料或小分子进入等场景。本文提供一份从准备到收尾的完整操作步骤与配套表格建议,帮助新手快速掌握、老手稳定发挥。
二、上机前准备(环境与物料)
实验环境
台面干燥、整洁,远离明水与强腐蚀性试剂。
佩戴护目镜、绝缘手套、实验服。
预留稳定电源插座,避免与大功率设备共插一排造成电压波动。
设备与耗材
1652100主机、电极连接线、电击杯架。
电穿孔比色杯(0.1 cm与0.2 cm常用,原装或同规格兼容一次性杯)。
细胞电穿孔缓冲液(低离子强度),无菌离心管。
质粒或线性DNA/环状DNA、RNA或其他待导入分子。
复苏培养基、培养皿或选择性平板。
温控与预处理
比色杯置冰上或4℃冷藏预冷30分钟以上。
缓冲液与细胞悬液同温,减少温差应激。
复苏培养基预温至适宜温度(如37℃)。
三、样本制备(细胞与核酸)
细胞状态
细菌或酵母处于对数生长期,活力高,细胞壁/膜完整。
充分去除高盐培养基:离心收集后以去离子水或低离子电穿孔缓冲液洗涤2–3次。
细胞浓度
细菌:常见范围约1×10⁹ cells/mL;酵母可略低。根据经验与后续转化效率微调。
核酸样品
质粒纯度高、无盐离子残留、无内毒素干扰;浓度与总量按菌株经验值配置。
混合前轻柔操作,避免剧烈吹打产生气泡。
四、装杯与体积建议
选择杯隙
0.1 cm杯:电场强,常用于细菌小体积高效率转化。
0.2 cm杯:电场较缓,适合对电击较敏感的微生物或需要稍大体积的样本。
上样体积
0.1 cm杯建议40–60 μL;0.2 cm杯建议50–100 μL。保持液面平整,避免气泡。
操作要点
预冷后的杯体从冰上取下,迅速加入细胞与核酸混合液,轻弹底部排泡。
擦拭杯外壁,确保干燥再插入杯槽,防止表面导电造成电弧。
五、设备开机与自检
接通电源并开机,观察屏幕与指示灯是否正常。
检查电极线连接稳固、杯架清洁、杯槽内无异物与水渍。
空载自检:无需插杯,执行待机检测,确认主机无报警信息。
六、程序选择与参数设定
预设程序
1652100为微生物优化过的预设档,适合大肠杆菌、酵母等常见对象。选择对应程序可快速获得可重复结果。
手动参数
需要微调时,可根据菌株、杯隙、缓冲与体积调整电压与脉冲时间常数目标区间。
原则:新菌株先保守,优先保障存活率,再逐步提高电场强度。
记录表
在操作前于记录表写明:日期、菌株/细胞、杯隙、体积、核酸量、所用程序或参数、操作者签名。
七、施加脉冲的标准步骤
插杯
将装有样本的电击杯沿正确方向插入杯槽,压紧就位。确保杯壁干燥、无液体外溢。
安全确认
盖好防护盖或放下杯架护罩,确认周围人员知悉将施加高压。
触发脉冲
按下触发键。过程中不要触碰杯体与电极。
读取反馈
脉冲结束后,屏幕会显示关键反馈值(如电压读数、时间常数)。及时记录。
取杯转移
迅速取出杯体,用无菌移液器将样本移入复苏培养基或目标体系。对细菌,可立即37℃振荡复苏;对酵母,按相应条件温育。
八、脉冲后处理与复苏
细菌样本
通常复苏30–60分钟后涂布对应抗性平板,倒置培养。
酵母样本
复苏时间可适当延长,视菌株耐受情况而定。
注意事项
复苏期间轻柔混匀,避免剪切损伤。
需要时设置空白对照与化学法对照,用于评估电穿孔优势与背景。
九、培养、计数与效率评估
平板培养
选择性培养基、适宜温度与时间。
计数与记录
统计菌落数或筛到的阳性克隆数,记录至操作表。
计算与比较
换算转化效率并与以往参数、不同杯隙、不同体积进行纵向对比,形成实验室自有经验曲线。
十、安全要点与风险控制
防电弧
杯外壁干燥、无盐液残留、无气泡。
体积不过量,避免液面上翻触及杯盖内壁。
防触电
施加脉冲时手离开杯体与电极,严禁开启保护罩。
防过热
连续多次脉冲需间隔,让设备电容与电源模块散热,延长寿命。
生物安全
对转化物、质粒与菌株进行合规标识与分类管理,废弃物按规程处置。
十一、常见问题与快速排查
电弧或报警
可能因杯外壁潮湿、样本导电性过强、杯内有气泡。解决:擦干杯体、更换低离子缓冲、重新上样排泡、适度减少体积。
转化效率低
可能因细胞状态差、DNA纯度不足、参数偏保守或过激。解决:用对数期细胞、提升DNA质量、逐步优化电压与杯隙、缩短或微调脉冲目标。
无菌落或全部阴性
排查选择性压力是否过强、平板是否失效、复苏是否充分、DNA是否降解。
屏幕无显示或键无响应
检查电源、保险丝与连接线;断电静置后重启。若重复出现,停止使用并联系售后更换。
时间常数异常飘忽
多与导电性、杯隙与体积有关,重新制备样本,记录对照以确认问题在样本或耗材而非设备。
十二、参数优化的实务路径
单变量法
在固定菌株与缓冲条件下,仅改变电压或杯隙,观察效率与存活率变化。
体积与浓度
同步考察样本体积与细胞密度,对电场均匀性与热效应影响显著。
复苏条件
不同菌株对复苏时间与温度敏感度不同,设置2–3档并行评估。
统计与沉淀
连续3–5批次取均值,更能反映参数真趋势。把“好用”的参数固化为实验室SOP版本号,便于新成员直接采用。
十三、维护保养与周期检查
日常清洁
断电状态下,用70%酒精擦拭外壳与杯槽表面,严禁强溶剂。
电极与杯槽
定期观察有无氧化、积尘或液体渗漏痕迹,若有异常立即停机处理。
散热与间歇
高频使用安排合理间隔,避免过热。
记录与追踪
建立设备台账:使用日期、累计次数、异常事件、维护时间节点。
校核建议
每月进行一次输出一致性核查(对比历史反馈值),每季度做一次全面状态巡检。
十四、规范化文档与可追溯管理
标准操作卡(建议贴在设备旁)
准备清单 → 安全检查 → 选杯装样 → 设定程序 → 脉冲 → 复苏 → 培养 → 记录。
记录表核心字段
日期、操作者、菌株/细胞、杯隙与体积、缓冲类型、DNA信息、程序/参数、脉冲反馈值、复苏与培养条件、结果与备注。
版本管理
SOP标注版本号与生效日期,变更要点以“修订记录”形式留痕。
十五、完整操作示例(范式)
准备阶段
预冷0.1 cm杯与缓冲液,离心收集对数期细胞并低离子洗涤,调至目标浓度。
配好高纯度质粒,核酸总量按经验范围配置。
装杯
取40–60 μL细胞核酸混合液入预冷杯,轻弹排泡,擦干外壁。
设定
选择对应该菌株的预设程序;首次尝试使用保守档位。
脉冲
插杯、合上护罩,触发脉冲;记录反馈值。
转移与复苏
立即转入预温复苏液,轻柔混匀,振荡培养至30–60分钟。
上板与培养
涂布选择平板或接种液体培养,标记清楚,按温度与时间培养。
评估
计数菌落或检测阳性克隆,计算效率,填写记录表,与历史参数比对。
收尾
断电、清洁、归还耗材,更新台账与SOP优化建议。
十六、质量与结果提升的关键细节
核酸纯度与缓冲离子强度是效率与电弧发生的决定因素。
杯隙与体积影响电场强度与均匀性,先从小体积与较小杯隙切入更稳妥。
冰上操作减少热损伤,但复苏应迅速过渡到最适温度。
通过空白对照、化学法对照建立参照坐标,客观评估电穿孔收益。
定期回顾“失败样本”并归因,形成内部FAQ库。
十七、设备故障处理与质保对接
若遇到无法自排的故障(反复报警、无显示、反馈值异常且与样本无关),立即停止使用,拍照留存界面信息与操作环境,记录日期与批次。
在质保期内按“只换不修”的方式对接更换,保留发票、序列号、问题描述与排查步骤。
更换后进行一次基线测试,确认新设备输出一致、反馈稳定,再恢复常规实验。
十八、结语
1652100在微生物电转化中的优势体现在操作友好、参数可复制、效率提升、维护轻量。遵循以上操作步骤与记录规范,能显著降低新手学习曲线,提升批次稳定性与成功率。把安全与质量控制前移,把优化与复盘固化为SOP的日常部分,实验室即可建立起可靠的电穿孔工作流,在保障人员与设备安全的前提下,持续输出稳定、可验证的结果。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