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开场,镜头缓缓推进至实验台中央,一台整洁稳固的 伯乐电穿孔仪 165-2660 显示在观众面前。
旁白开始:
“欢迎来到本期实验教学视频——伯乐电穿孔仪 165-2660 操作演示。本视频将带领您系统学习从设备准备、参数设定、样品电穿孔到实验后清理的全过程,帮助您快速掌握电穿孔实验的标准化操作。”
镜头切换至设备整体特写,字幕出现:
‘精准·安全·高效——165-2660 电穿孔系统使用全流程’。
画面展示主机正面、背面与各模块接口,旁白说明:
“伯乐电穿孔仪 165-2660 是一款高压脉冲型基因导入设备,可通过瞬间高压作用使细胞膜形成可逆微孔,从而将外源 DNA 或 RNA 导入细胞中。设备适用于细菌、酵母、植物原生质体及真核细胞的电穿孔实验。”
特写镜头依次介绍设备结构:
主控单元——负责电压输出、电容储能及系统控制。
ShockPod 电击槽——用于放置电击杯并传导高压脉冲,内置安全联锁。
CE 模块——扩展电容容量,适合指数衰减波。
PC 模块——用于方波与多脉冲控制。
操作面板与液晶屏——显示实验参数与状态信息。
电击杯——三种间隙规格,适用于不同细胞类型。
镜头拉近液晶显示屏,旁白补充:
“液晶屏界面简洁清晰,参数可视化显示,可实现一键切换模式与数据保存。所有高压操作均通过双重确认启动,确保安全可靠。”
镜头扫过整洁的实验桌与防护用品:
“实验环境需保持干燥、整洁,避免液体靠近主机。电源电压稳定在 220 伏,插座应具备独立接地端口。”
旁白提示:
“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与绝缘手套,穿戴防静电实验服,避免金属饰品。”
镜头聚焦到主机背部与电源插口:
“检查电源线是否完好,高压线与 ShockPod 连接牢固。
电击槽盖能顺利闭合,通风口无灰尘堵塞。
若使用扩展模块,确认已插入并锁定。”
接着镜头展示电击杯清洗场景:
“电击杯应清洁干燥,无裂纹或盐析残留。每次实验前可用去离子水冲洗后晾干。”
镜头切换至实验人员在超净台下操作: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样品,离心洗涤两至三次,去除培养基中盐分。
加入低盐缓冲液重悬,确保细胞浓度适宜。
再将质粒 DNA 或 RNA 加入细胞悬液中,轻轻混匀,避免剧烈振荡。”
旁白继续:
“最终混合液体积约为 100 到 400 微升,根据电击杯规格确定。
将样品短暂放置在冰上预冷 5 分钟,可有效降低电击热损伤。”
镜头回到主机界面,手指按下电源键。
液晶屏亮起,显示“System Self Check”。
“开机后,设备会自动进行系统自检,包括电源、电压控制、模块识别与温度状态检测。
当屏幕显示‘READY’时,说明仪器可以安全使用。”
镜头切至主菜单:
diff复制编辑Main Menu- Preset Protocol- Manual Setup- User Program
“仪器提供三种操作模式:
第一种是‘预设程序’,包含常见细胞类型的标准参数;
第二种是‘手动模式’,可根据实验需求自定义电压、电容与波形;
第三种‘用户程序’,用于保存和调用个性化设置。”
镜头显示操作者通过方向键调整数据:
选择波形
旁白说明:“根据实验类型选择指数衰减波或方波。指数波适用于细菌与酵母,方波更适合哺乳动物细胞。”
设置电压
屏幕显示“Voltage: 1200 V”。
“使用上下键调整电压,范围为 10 至 3000 伏。一般细菌使用 1800–2500 伏,哺乳动物细胞约 300–800 伏。”
设置电容与电阻
“电容决定能量释放速率,电阻影响电场衰减速度。
可根据样品类型在 25 至 3275 微法之间选择合适值。”
设定脉冲时间与次数
“对于方波模式,可设定脉冲持续时间与次数。常见设置为 2 至 5 毫秒,1 至 3 次脉冲。”
保存参数
“设定完成后,按‘ENTER’确认,再按‘SAVE’可存为用户程序,方便下次调用。”
镜头显示屏幕文字:“Parameters Saved Successfully”。
画面切换到操作者加样场景:
“将混合好的细胞样品轻轻加入电击杯,液体体积不超过杯体的 80%。
用镊子轻敲杯壁,排除气泡,确保液面平整。”
特写镜头展示电击槽:
“打开 ShockPod 盖,将电击杯插入槽内并完全接触电极。盖上安全盖后,系统检测到闭合,显示‘Cuvette Ready’。”
镜头特写显示屏:“READY TO PULSE”。
操作者按下 PULSE 键,旁白解释:
“按下脉冲键后,设备进入充电状态,随后自动放电。
高压脉冲瞬间完成,电场作用于细胞膜,使外源分子进入细胞。整个过程仅持续几毫秒。”
屏幕上出现放电曲线动画。旁白:
“显示屏会实时显示电压变化、时间常数和能量释放百分比。实验完成后显示‘PULSE COMPLETE’提示。”
镜头切换,操作者等待数秒后取出电击杯。
“放电结束后,等待 5 秒,确保电容完全放电,再用绝缘镊子取出电击杯。
将电击后的样品立即转移至预温培养基中,让细胞在适温条件下恢复膜完整性。”
旁白继续:
“恢复时间通常为:细菌 30 分钟左右,哺乳动物细胞需 1 至 2 小时。
恢复完成后可进行筛选、扩增或检测转染效率。”
镜头特写显示结果界面:
yaml复制编辑RESULT SUMMARYVoltage: 1250 VTime Constant: 5.2 msEnergy Used: 92%Sample Resistance: 310 Ω
“放电结果会自动显示在屏幕上,包括输出电压、时间常数、能量百分比及样品电阻。
按下‘SAVE’可将结果存入内部存储器,也可通过 USB 接口导出至计算机进行分析。”
镜头显示 USB 插口操作,字幕提示:“数据备份完成”。
镜头转回主机整体:
关闭电源
“完成实验后,先按下电源开关关闭设备,等待电容放电 10 秒。”
清洁电击杯与电击槽
“用去离子水冲洗电击杯,晾干备用。
用无水乙醇或干布擦拭电击槽内壁,保持干燥无液体残留。”
清洁外壳与通风口
“用柔软布轻拭仪器外壳与散热孔,防止灰尘堵塞。
最后覆盖防尘罩,保持清洁。”
镜头拉远,设备整洁地放在实验台中央,字幕出现:
“实验结束——请断电保存仪器”。
镜头转为旁白配合文字滚动:
“为确保长期安全使用,请遵守以下注意事项:”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后上岗。
放电过程中严禁打开 ShockPod 盖。
使用时保持实验台干燥,避免液体接触主机。
电击杯若出现裂纹或金属变色,应立即更换。
避免连续高压放电造成过热,每次实验间隔至少 10 秒。
长期不使用时应每月通电 5 分钟,保持电容性能。
每半年由厂家进行一次输出电压校准。
镜头展示风扇口与模块接口:
“保持通风口畅通,定期清洁灰尘,防止温度过高导致保护停机。”
画面切换为“错误演示”片段,旁白说明:
“错误一:样品含盐量高。
结果:产生电弧与闪光。解决:使用低盐缓冲液。”
“错误二:加样有气泡。
结果:放电不均导致细胞死亡。解决:轻敲杯壁排气泡。”
“错误三:盖未闭合。
系统无法放电并报警 ERR01。应重新闭合上盖。”
“错误四:放电后立即取杯。
危险:残余高压未完全释放。解决:等待屏幕显示‘COMPLETE’再操作。”
镜头插入红色警示标志与正确操作对比画面,加强视觉对比效果。
旁白讲解,配合演示镜头:
选择合适电击杯间隙
0.1 cm:小体积细胞、原核生物
0.2 cm:酵母与中型细胞
0.4 cm:哺乳动物细胞与原生质体
优化缓冲液
使用无钙、无镁、低离子强度电穿孔缓冲液可显著提升效率。
温度控制
实验全程保持样品在低温状态,减少热效应。
记录实验条件
建立参数日志表,记录电压、电容与细胞类型,便于重复实验。
镜头切换到屏幕错误提示界面,旁白解说:
| 问题代码 | 含义 | 解决方法 |
|---|---|---|
| ERR01 | 盖未闭合 | 重新锁紧 ShockPod 盖 |
| ERR02 | 样品电阻过低 | 更换缓冲液或减少体积 |
| ERR03 | 模块未识别 | 拔插模块重新连接 |
| ERR04 | 温度过高 | 暂停使用 20 分钟冷却 |
| ERR05 | 电压超限 | 调整电压至安全范围 |
“出现报警时,请立即停止操作并按照提示排查原因,切勿强行放电。”
镜头展示设备铭牌与厂家标识:
“伯乐电穿孔仪 165-2660 由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出品,整机质保三年,实行只换不修政策。
若发现性能异常、模块损坏或波形不稳定,可联系售后服务中心更换整机或部件。”
旁白补充:
“平时应保持设备清洁,定期检查接口、电源线与电击槽状态。
使用原厂电击杯与配件,确保性能稳定与实验安全。”
镜头回到实验台,设备闪烁“READY”状态。
旁白总结:
“通过本次演示,我们全面了解了伯乐电穿孔仪 165-2660 的使用方法:
从设备检查、样品准备、参数设置到放电执行与数据保存,
每一步都关系到实验的成功与安全。
只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合理设定电压与时间,
这款电穿孔仪将为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高效、精准、可重复的结果。”
字幕滚动出现:
“科学实验,规范操作;精准控制,安全第一。
伯乐电穿孔仪 165-2660——让基因导入更高效、更稳定。”
视频画面逐渐淡出,背景音乐结束。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