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电穿孔仪 165-2660 是一款集高精度控制、模块化结构与安全保护于一体的电穿孔系统。该设备通过瞬间高压脉冲作用于细胞,使细胞膜形成可逆性微孔,从而实现外源 DNA、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的导入。
仪器设计适用于多种实验体系,包括细菌、酵母、植物原生质体及哺乳动物细胞。其核心优势在于输出波形稳定、电压控制精准、操作简便且重复性高。为了保证实验成功率,操作者需熟悉设备结构与标准操作流程,并严格遵守安全规范。
在使用前,操作者应了解电穿孔仪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伯乐 165-2660 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
主控单元(Main Unit)
负责电能转换与输出控制,是仪器的核心部分。
内含微处理控制系统,可精确设定电压、电容、电阻及脉冲时间。
ShockPod 电击槽
放置电击杯的部分,负责将高压脉冲传递给样品。
内置安全闭锁开关,盖未合上时无法启动放电。
CE 模块(电容扩展模块)
用于扩展电容容量,调节时间常数与能量释放速度,常用于指数衰减波模式。
PC 模块(脉冲控制模块)
调节输出波形、电阻与脉冲时间,用于方波模式或多脉冲操作。
显示与控制界面
前面板配有 LCD 显示屏、功能按键与指示灯,用于参数设定和状态监控。
电击杯与连接线
电击杯有 0.1 cm、0.2 cm、0.4 cm 三种规格,对应不同细胞类型与体积。
高压连接线负责将能量安全传递至电击槽。
实验台平稳、干燥,保持整洁,远离高湿和易燃物。
环境温度控制在 20–25 ℃,湿度不超过 80%。
确保实验台接地良好,电源电压稳定在 220 V ±10%。
插座必须带有独立地线,且接触可靠。
不得使用延长线或共用插座,以免电压波动。
仪器背面接地端应接入实验室防静电系统。
检查主机、电击槽及模块外观是否完好。
确认电击杯干净、无裂纹、无导电残留。
检查风扇与散热孔是否畅通。
插好电源线与连接线,确保接头牢固。
通电后进行自检,屏幕显示“READY”方可进入设置。
细胞状态:处于对数生长期,活性高,无污染。
缓冲液:使用低离子强度专用电穿孔缓冲液。
核酸溶液:DNA、RNA 或质粒溶液浓度适中,纯度高。
混合比例:一般为样品 9 份 + 质粒 1 份,混合后轻轻颠倒均匀。
避免气泡:加入电击杯后轻敲杯壁,使气泡完全上浮。
将主控单元放在平稳台面上,保证四脚平衡。
将 ShockPod 电击槽通过专用线缆连接至主机前端接口。
若需使用 CE 或 PC 模块,在断电状态下插入后背接口。
插入电源线并接通地线。
打开电源开关,系统自检通过后即可使用。
注意:模块插拔必须在断电状态下进行,切勿在通电时操作。
开机后进入主菜单,可选择以下三种模式:
预设模式(Preset Protocol):内置不同细胞类型的标准参数,适合新手使用。
手动模式(Manual Mode):可自定义电压、电容、电阻及脉冲时间。
用户模式(User Protocol):保存自定义程序以便重复使用。
使用方向键选择模式后按“ENTER”确认进入。
选择“指数衰减波”或“方波”。
指数衰减波常用于细菌、酵母;方波适合哺乳动物细胞。
使用上下键调整电压值。
电压范围 10–3000 V,可按细胞类型选择。
| 细胞类型 | 电场强度(kV/cm) | 推荐电压(V) | 电击杯间隙 |
|---|---|---|---|
| 大肠杆菌 | 1.8–2.5 | 1800–2500 | 0.2 cm |
| 酵母 | 1.0–1.5 | 1000–1500 | 0.2 cm |
| 哺乳动物细胞 | 0.3–0.8 | 300–800 | 0.4 cm |
使用 CE 模块可在 25–3275 μF 范围调节。
PC 模块可设定电阻 50–1000 Ω 或选择 ∞ 模式。
根据实验类型灵活调节以控制能量释放速率。
方波模式需设定持续时间(0.05–10 ms)和脉冲次数(1–10 次)。
多脉冲模式下,间隔一般设定为 3–5 秒。
将样品加入电击杯中,体积不超过容积的 80%。
检查液面平整无气泡。
打开 ShockPod 上盖,放入电击杯并对准电极。
盖上安全盖后,屏幕显示“Cuvette Ready”。
按下“PULSE”键开始充电,待显示“READY TO PULSE”后执行放电。
放电结束后,显示屏显示放电曲线及参数值。
等待约 5 秒,确认完全放电后取出电击杯。
注意:放电过程中严禁触碰仪器及电击槽,防止高压触电。
迅速将电击后的样品加入预温培养基中恢复。
对于细菌或酵母,恢复时间为 30 分钟左右;哺乳动物细胞需 1–2 小时。
样品恢复后可进行筛选、扩增或下游检测。
电击杯使用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并晾干备用。
电击前可将电击杯及样品短暂预冷,减少电弧发生率。
使用低盐缓冲液能显著提升穿孔成功率。
初次使用某细胞类型时应进行电压梯度测试,以确定最优参数。
细胞密度和 DNA 浓度对转化率影响显著,建议记录每次实验数据以便优化。
多脉冲模式可提高转染效率,但会降低细胞存活率,应平衡选择。
实验前确认电源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后再连接线缆。
操作者需佩戴绝缘手套与防护眼镜。
实验台面保持干燥,禁止液体接触主机与接口。
放电时人员需站在仪器侧方,避免正面对高压区。
电弧闪光、异味或异常声音出现时立即停止操作并切断电源。
严禁在开机状态下插拔模块或打开电击槽。
长时间连续工作后需停机 10 分钟降温。
实验完成后,关闭主机电源,等待内部电容完全放电。
拔下电源线与模块连接线。
用干布擦拭仪器表面,保持清洁。
将电击槽与电击杯分开晾干。
覆盖防尘罩,将设备置于干燥通风处保存。
系统可自动保存最近一次实验参数。
用户可手动命名并存储最多 50 组实验程序。
通过 USB 接口可将实验数据导出至电脑进行记录与分析。
删除旧程序时请确认已备份,以免数据丢失。
每周检查主机和模块接口是否松动。
每月清理风扇与散热口,防止灰尘堵塞。
每半年进行一次输出电压校准,确保精度。
定期检查高压线是否老化或有破损。
若设备长时间闲置,每月通电运行 5 分钟以维持电容性能。
| 问题 | 原因 | 解决方法 |
|---|---|---|
| 电弧放电或闪光 | 样品含盐或有气泡 | 更换低盐缓冲液,清除气泡 |
| 电击后无反应 | 盖未闭合或参数未确认 | 检查安全盖并重新设定 |
| 转化效率低 | 电压不足或细胞状态差 | 提高电压或更换新鲜细胞 |
| 样品死亡率高 | 电压过高或时间过长 | 降低参数重新测试 |
| 屏幕无显示 | 电源线松动或保险丝熔断 | 重新插接或更换保险丝 |
| 模块未识别 | 插头松动或接口脏污 | 拔插重连并清洁接口 |
设备仅限经过培训的实验人员使用。
每次实验前应由操作人填写使用登记。
若设备出现异常,须立即报告管理员并暂停使用。
实验室应设专人负责仪器维护与定期校准。
所有安全警示标签必须保持清晰可见。
严禁私自拆开主机或更换内部零件。
针对细菌实验
电压较高、脉冲短;常用指数衰减波。
使用 0.2 cm 电击杯,体积约 0.2 mL。
针对酵母实验
需去除细胞壁或使用特殊缓冲液以提升导入率。
可使用方波模式,时间适度延长。
针对哺乳动物细胞
电压较低,脉冲时间长;适合方波多脉冲模式。
加入恢复液可提高细胞存活率。
针对植物原生质体
样品粘度大,应使用大间隙电击杯并降低电压。
适当延长放电时间。
伯乐电穿孔仪 165-2660 出厂前均经过严格检测,整机质保三年,实行只换不修政策。为保持性能稳定,应遵守以下保养要求:
定期检查接地线与保险丝。
使用原厂电击杯及附件,避免不兼容问题。
每次实验结束后清理残留液体并覆盖防尘罩。
不得将设备暴露于潮湿或高温环境。
存放环境温度 –10 至 55 ℃,湿度 ≤ 90%。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