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Bio-Rad)电穿孔仪165-2661是一款高精度、高重复性的电转化设备,广泛用于分子生物学、基因编辑、细胞转染及蛋白质导入等实验。
该设备通过短时间高压脉冲电场,使细胞膜形成瞬时可逆性孔洞,从而实现外源分子的高效导入。
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必须在严格控制的测试条件下进行实验。
测试条件包括电气参数、环境温度、湿度、样品性质、缓冲体系、电极状态以及仪器校准状态等多方面因素。
任何一个参数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放电曲线异常、能量释放不稳定或细胞损伤,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本篇文档系统介绍伯乐电穿孔仪165-2661的标准测试条件、参数设置范围、环境控制要求、样品准备标准及验证方法,为科研人员提供可操作的实验条件参考。
测试条件是确保电穿孔实验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的关键控制要素。
在165-2661的运行过程中,放电参数与外部环境密切相关,设备性能受多重物理条件影响。
因此,建立统一的测试条件有助于实现跨实验室数据对比和实验质量标准化。
165-2661的标准测试条件包括:
电气条件:电压、电容、放电模式与时间常数设定;
环境条件:温度、湿度与空气洁净度;
样品条件:导电性、体积、温度与离子强度;
电极与电转杯条件:材质、间距与洁净度;
操作条件:预冷时间、放电次数与复苏处理时间;
校准条件:电压精度与时间常数误差控制。
伯乐165-2661支持0.1–2.5 kV的电压输出,可根据样品类型调整电场强度。
| 实验体系 | 电转杯间距 (cm) | 电压 (kV) | 电场强度 (kV/cm) |
|---|---|---|---|
| 细菌体系 | 0.2 | 2.0–2.5 | 10–12.5 |
| 酵母体系 | 0.2 | 1.0–1.5 | 5–7.5 |
| 哺乳动物细胞体系 | 0.1 | 0.25–0.8 | 2.5–8.0 |
| 植物原生质体 | 0.4 | 0.8–1.0 | 2.0–2.5 |
说明:
电压偏差应控制在±1%;
过低电压会导致孔洞形成不足;
过高电压会引发电弧放电或细胞破裂。
电容(C)决定能量储存量,时间常数(τ=R×C)反映能量释放时间。
| 体系 | 电容 (µF) | 典型时间常数 (ms) |
|---|---|---|
| 细菌 | 25 | 4–5 |
| 酵母 | 50 | 8–10 |
| 哺乳动物细胞 | 250 | 15–25 |
| 原生质体 | 500 | 20–30 |
说明:
时间常数偏差应≤±0.2 ms;
若τ值异常,需检查样品导电性与电极接触;
理想时间常数范围可确保能量释放均匀且细胞损伤可逆。
165-2661提供多种放电模式:
Single Pulse(单脉冲模式):适用于细菌、酵母;
Multi Pulse(多脉冲模式):适用于真核细胞;
Program Mode(程序模式):可储存自定义参数,适合重复实验。
多脉冲模式下每个脉冲间隔约2秒,可有效提升转化效率。
电极间隙影响电场分布与能量密度。
常用电转杯规格如下:
| 电转杯型号 | 间隙 (cm) | 推荐体系 |
|---|---|---|
| 0.1 cm | 哺乳动物细胞 | 小体积高阻体系 |
| 0.2 cm | 细菌、酵母 | 常规实验体系 |
| 0.4 cm | 植物原生质体 | 大体积体系 |
注意:
电转杯应保持干燥清洁;
若有残液或气泡,将导致电弧。
| 项目 | 标准值 | 允许波动 | 说明 |
|---|---|---|---|
| 环境温度 | 20–25°C | ±2°C | 确保电子元件稳定工作 |
| 样品温度 | 4°C | ±1°C | 减少电击热效应 |
| 存储温度 | 5–40°C | — | 避免高温老化 |
环境温度影响电阻与电容响应特性。高温时电导增大,放电时间常数下降。
因此实验应在恒温条件下进行。
| 项目 | 推荐值 | 上限 | 说明 |
|---|---|---|---|
| 相对湿度 | 40–60% | ≤70% | 防止结露与漏电 |
湿度过高易造成电极氧化与放电异常;
湿度过低会产生静电干扰。实验室应配备除湿与加湿装置维持稳定湿度。
环境应无粉尘、腐蚀性气体、溶剂蒸汽;
设备周围保持30 cm通风空间;
禁止在含挥发溶剂或强磁场环境下操作;
空气洁净度应达到ISO 8级。
洁净的空气环境可防止静电积聚与电子系统受污染。
电导率:5–10 µS/cm;
电阻性液体可减少电弧发生;
采用低离子缓冲液,如10%甘油、HEPES或Opti-MEM;
禁止使用含NaCl或PBS溶液。
| 电转杯规格 | 推荐体积 (µL) | 最大体积 (µL) |
|---|---|---|
| 0.1 cm | 40 | 50 |
| 0.2 cm | 70 | 100 |
| 0.4 cm | 250 | 400 |
体积过大将导致电场不均匀,降低转化效率。
电转前样品需在冰上预冷5–10分钟;
放电后立即置于冰上冷却30秒;
细菌体系加入1 mL SOC培养基后复苏1小时;
哺乳动物细胞放电后静置培养2–3小时再换液。
清洁、无盐晶与氧化层;
每次实验后用去离子水冲洗;
若发现发黑或腐蚀,应使用无水乙醇清洁。
标准值≤0.05 Ω;
若接触电阻上升,需重新校准或更换电缆。
在电击前盖未关闭,设备应无法启动;
定期检测感应灵敏度。
使用标准高压计检测输出;
偏差≤±1%;
每6个月校验一次。
实测容量应为标称值±3%;
检测时间常数τ的稳定性;
若偏差超限,应更换电容模块。
理论值与实测值偏差≤0.2 ms;
使用空载与带载两种状态测试,确保能量释放准确。
开机预热时间不少于10分钟;
设备处于“READY TO PULSE”状态方可操作;
每次放电间隔≥10秒,以保证电容完全充电;
若进行多次实验,应间隔≥30秒防止热积累;
每次实验前检查显示屏状态与风扇运行情况。
电压、电容、时间常数;
样品导电性与体积;
环境温度与湿度;
放电次数与结果;
电弧检测状态(ARC)。
| 实验编号 | 电压 (kV) | 电容 (µF) | τ (ms) | 环境温度 (°C) | 电弧状态 | 备注 |
|---|---|---|---|---|---|---|
| T-001 | 2.3 | 25 | 4.8 | 22 | NONE | 正常放电 |
| T-002 | 0.5 | 250 | 20 | 23 | NONE | 多脉冲实验 |
| T-003 | 1.0 | 500 | 25 | 21 | ARC DETECTED | 样品导电性高 |
时间常数稳定在±0.2 ms范围内;
电弧发生率低于1%;
重复实验偏差≤10%;
若超过阈值,应重新测试或调整参数。
实验室应配备温湿度记录仪与电源稳压装置。
每日实验前记录环境参数,若温度超过28°C或湿度超过70%,应暂停实验。
电压波动≤±5%;
建议使用UPS供电;
电源接地电阻≤1 Ω。
设备应安装在防振实验台上;
不得与离心机或振荡器同台操作;
振动幅度≤0.5 mm/s。
对E. coli DH5α质粒转化进行重复测试,以验证165-2661在标准条件下的输出稳定性。
电压:2.5 kV
电容:25 µF
时间常数:4.9 ms
环境温度:22°C
相对湿度:50%
电导率:8 µS/cm
| 次数 | 时间常数 (ms) | 电弧状态 | 转化效率 (CFU/µg) |
|---|---|---|---|
| 1 | 4.9 | NONE | 3.5×10⁶ |
| 2 | 5.0 | NONE | 3.6×10⁶ |
| 3 | 4.8 | NONE | 3.4×10⁶ |
偏差分析表明,时间常数变化<±0.1 ms,说明测试条件稳定可靠。
操作前确认安全盖关闭;
放电后等待5秒再取电转杯;
禁止在潮湿地面上操作;
不得使用含有机溶剂的缓冲液;
放电中若显示ARC,应立即停止实验;
操作人员应佩戴绝缘手套。
温度控制:维持低温环境可减少热效应,提高细胞存活率;
导电性优化:通过稀释缓冲液调节电导率;
参数微调:在不同体系下,电压与电容应成比例调整;
时间常数监控:实时监测τ值变化,判断电容性能;
电极清洁维护:定期清洁以保证接触电阻稳定。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