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电穿孔仪 165-2661(Bio-Rad Gene Pulser Xcell 165-2661)是专为生物电转化与基因导入研究设计的高性能仪器。
其结构设计遵循高压安全、能量可控、参数可调与系统可追溯的工程理念,融合电子控制、电容储能、信号监测与智能安全管理等多个技术模块。
整机由主机系统、ShockPod 电击槽、电击杯组件、控制与显示系统、散热装置以及安全防护与校准接口等部分构成。
各结构模块既独立又协同,确保在短时间内精准释放电能、生成稳定电场并维持可靠运行。
165-2661 的整体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主机电源与控制核心区
储能与放电模块区
操作与显示控制面板区
ShockPod 电击槽系统
外部连接与传导组件
安全与散热系统
机体外壳采用聚碳酸酯绝缘材料和金属防电磁干扰层,内部分区隔离,防止高压互感。
整机尺寸约 33 × 26 × 15 cm,重量约 6 kg,便于台式放置与维护。
该区位于机体后部,负责为整机提供稳定电源:
额定输入:AC 220 V ±10%,50/60 Hz;
内置 EMI 滤波模块与稳压电路,抑制电磁干扰;
设有保险丝座与防浪涌保护装置;
电源线采用三芯接地结构,接地电阻 ≤ 1 Ω。
电源部分通过变压整流与 DC 稳压电路,输出多组低压供电(±5 V、±12 V)和高压驱动电源,为控制主板与高压模块分别供能。
控制主板是整机的“神经中枢”,由高性能微处理器、信号采样芯片与 EEPROM 存储单元组成。
主要功能包括:
采集与分析传感器信号;
控制电压、电容、电阻与波形输出;
实时显示时间常数与放电曲线;
监测盖锁、温度与电源状态;
存储多组实验参数并支持 USB 导出。
该控制板通过 SPI 总线与高压模块通信,实现毫秒级同步。
该部分是仪器的能量核心单元,由高压电容组、放电回路、电阻阵列及过压保护电路组成。
调节范围:25–3275 µF;
组成:五组高压聚丙烯电容单元并联,可自动切换组合;
精度:±1%;
功能:储存能量并在放电瞬间通过电击杯释放。
电容模块通过控制信号驱动继电器矩阵组合不同电容值,实现可变时间常数控制。
由可控硅(SCR)与高压继电器组成,受主控板触发。
在放电瞬间电容能量经电阻与电极间释放,产生瞬时电场。
放电路径内嵌取样电阻用于计算电流变化,进而推算时间常数 τ。
阻值范围:50–600 Ω;
功能:控制放电速率与波形衰减;
具备“Auto-R” 自动匹配模式,根据样品导电率自动选择最合适电阻组合。
系统设有高压齐纳管与自动放电电阻:
防止过压冲击损坏电容;
实验结束后 10 秒内将残余电荷降至安全电压 (<5 V)。
位于主机前方,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主要界面。
分辨率高、背光可调;
实时显示电压、电容、时间常数、波形模式、能量释放率、温度等信息;
可查看放电曲线与实验编号。
Power 开关:总电源启停;
Menu 键:进入菜单选择模式;
Select/Adjust 旋钮:滚动与修改参数;
Enter 键:确认输入;
Pulse 键:执行放电命令;
Cancel 键:退出或中断操作。
READY:系统待机;
RUN:放电进行中;
FAULT:错误或报警状态。
用于导出实验记录(CSV 格式),便于后续分析与归档。
ShockPod 是主机与样品之间的能量传递装置,承担高压输出、安全隔离与机械支撑功能。
外壳材料:高强度聚碳酸酯,绝缘性能优良;
内部:两极不锈钢接触片与绝缘隔板;
顶部设有安全盖锁机构,带微动开关检测。
当电击杯插入后,电极与 ShockPod 内触点精确接触。
盖锁闭合信号传输至主控系统后方可激活高压输出。
放电过程中,能量经触点传入样品液体,形成均匀电场。
若盖未锁定,系统显示 “LID OPEN – DENY PULSE”;
盖锁闭合后才允许充电;
具备机械限位与软件双重检测,防误触发。
内部留有散热通道,防止长时间连续放电导致温升;
每次使用后应清洁并保持干燥,防止导电污染。
电击杯(Cuvette)是形成电场并直接作用于细胞样品的核心容器。
材质:透明聚碳酸酯或石英玻璃;
电极:镀金或不锈钢平行板,保证导电均匀;
间距:0.1 cm、0.2 cm、0.4 cm 三种规格;
容积:50–800 µL。
电极间距精确、绝缘壁厚均匀;
透明设计便于观察电弧与气泡;
可一次性使用或经高压灭菌重复使用(≤10 次)。
当样品液体充满间隙时,电场近似均匀分布;
若样品导电性过高或有气泡,则易产生局部电弧。
电穿孔仪的信号传导流程如下:
参数设定阶段
用户在控制面板输入电压、电容等参数;
控制主板将数据存储并传递至高压模块。
充电阶段
电容模块通过高压变压器充电至目标电压;
控制系统实时监测电压上升速度与稳定性。
放电触发阶段
用户按下 “Pulse” 键;
微控制器发出触发信号至可控硅;
电容能量通过电阻阵列释放至 ShockPod。
信号采集与反馈阶段
电压、电流传感器实时采集波形;
控制板计算时间常数与能量释放;
结果显示并自动保存至内部存储器。
放电结束与安全恢复
系统自动切断高压并激活放电电阻;
残余电荷在 10 秒内完全释放;
状态指示灯恢复至 “READY”。
为确保使用过程安全,165-2661 设有多级保护机制。
自动放电回路:防止残余电荷;
过压保护:通过齐纳二极管与继电器实现;
接地系统:整机金属部件全部接地;
漏电检测:监测异常电流并自动断电。
盖锁检测:盖未闭合禁止高压输出;
ShockPod 隔离:防止高压传导至外壳;
高压警示灯:放电时亮起提示。
双风道结构,内置温度传感器;
当模块温度 > 45 ℃ 时,系统暂停运行并报警;
风扇自动调速,保证热平衡。
自动校验放电次数与时间常数范围;
检测到异常值时立即中止运行;
存储错误日志以便追溯。
标准三孔 IEC 接口,带保险丝仓与电源开关。
位于面板侧面,用于实验数据导出。
隐藏于后部面板,用于连接高压探头进行定期校准;
在非维护状态下封闭,防止误操作。
分布于左右两侧,保证空气流通并可拆洗更换。
内部采用三层板式结构:
上层:控制主板与显示电路;
中层:电容储能组与放电回路;
下层:电源模块与风道系统。
所有高压连接线均采用硅橡胶绝缘导线,并配有屏蔽层;
信号线与高压线分槽布置,防止串扰。
电气连线通过压接端子与接插件连接,便于维护与替换。
模块化设计
各功能单元可独立更换,提高维修与升级效率。
双层安全结构
电气与机械防护双重隔离,符合 IEC 61010 安全标准。
高精度采样电路
电流与电压取样分离设计,确保时间常数计算准确。
散热效率高
风道设计短、空气流动阻力小,温升低于 8 ℃。
人机交互友好
菜单清晰、显示直观、按键反馈灵敏。
可扩展性强
可外接温控模块、双 ShockPod 系统及数据采集终端。
| 模块 | 检查项目 | 周期 | 要求 |
|---|---|---|---|
| 电源系统 | 稳压与接地 | 每 6 个月 | 波动 < ±5% |
| 电容模块 | 电容值与温度 | 每 3 个月 | 偏差 < 2% |
| ShockPod | 触点与盖锁 | 每月 | 接触良好 |
| 散热系统 | 风扇与滤网 | 每季度 | 清洁通畅 |
| 显示系统 | 数据显示准确性 | 每年 | 通过校验 |
高压模块额定寿命 ≥ 100,000 次放电;
电容模块寿命 ≥ 10⁶ 次充放电循环;
ShockPod 机械锁耐用次数 ≥ 20,000 次;
散热风扇连续工作寿命 ≥ 30,000 小时。
这些设计保证仪器在长期科研与工业应用中保持稳定性能。
高压模块决定电场强度,是电穿孔成功的物理基础;
电容模块调节能量释放速率,控制细胞膜恢复过程;
ShockPod 系统负责能量传递与安全隔离;
控制主板实现智能化参数控制与波形记录;
散热与防护系统保证设备稳定、安全、长寿命运行。
各模块协同工作,形成“能量生成-电场传导-安全反馈-数据监控”闭环结构。
高集成度控制电路
将放电控制、能量监测与数据记录集成在单一主板上,降低噪声干扰。
自动校正系统
内置校正算法,实时修正电容与电阻的温度漂移。
智能安全联锁
通过机械、电子与软件三重检测确保操作者安全。
数据接口开放
可与外部数据库或实验室信息系统连接,实现远程记录。
可拆卸 ShockPod
模块化设计便于清洗与替换,延长整机使用寿命。
每次实验后,清洁电击槽与电极接触点,防止残留盐分。
保持通风孔清洁,定期拆洗过滤网。
定期检查电容温升情况,发现鼓胀或异味立即停机。
禁止非专业人员拆卸高压部分。
存放环境应干燥、无腐蚀气体、无灰尘积聚。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